|
清朝初期,画坛上占统治地位、得到帝王提倡的是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其代表人物被称为“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祁原。周亮工注重收藏“四王”的作品,特别是王翚的画作。王翚作画喜好干笔、湿笔并用,而且多以细笔皴擦,画面效果比较繁密。他早期画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莽浑朴。他所画的江南景物生意盎然,幽静灵动。王翚30岁时,就十分仰慕周亮工,专门请老乡钱谦益向周亮工推荐自已。钱谦益是诗人,在社会上地位很高,周亮工十分喜欢钱谦益的诗,两人交情很深。钱谦益给周亮工写了一封信,介绍他的家乡、介绍王翚的为人和创作才华。周亮工收到推荐信后,因为在山东青州长达3年半,直到1666年8月,才在金陵家中见到王翚。为了这次见面,王翚精心绘制了一幅卷轴,并请老师王时敏题跋。周亮工看到王翚的画眼睛一亮,为这么年轻,功底就这么深厚而惊叹。从此,王翚经常寄画给周亮工,周亮工及时回信给王翚,评价画作的技法,鼓励王翚坚持临摹传统山水。王翚经常带画到金陵看望周亮工,当面倾听周亮工的教导。在周亮工的帮助下,画技大进,已超过了他的老师王时敏。周亮工在《读画录》中写道:“王石谷,常熟人……石谷天资高,年力富,下笔便可与古人齐驱,百年以来,第一人也!”
周亮工不仅是个收藏家还是个鉴赏家。“海内之士凡能为一竹一木、一丘一壑者……以求鉴赏。”就连生性孤傲的石溪都称周亮工是“法眼”、“乃鉴赏之大方家”。许多画家因周亮工的奖掖提携而名垂画史。周亮工是最早提出“金陵八家”概念的人,将陈卓、吴宏、樊圻、邹喆、高岑、武丹、蔡霖沧、李又李八人合称为“金陵八家”,对“金陵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周亮工所著《读画录》四卷,为明末清初77名画家立传,书后附有名无传者69人。《读画录》不仅涉及画史,更记载了画家的生平、人品,甚至更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数据,是研究明末清初金陵画坛的重要文献。
陈洪绶的《陶渊明故事图》(局部)
周亮工对书画的鉴赏也丰富了他的收藏。在当时,特别是在金陵书画家的眼中,作品必须经过周亮工的鉴赏和收藏,才能流传得更加久远,因而都把自已的精品之作送给周亮工。“金陵画派”代表画家之一的叶欣,专门为周亮工作陶渊明诗意图达100多幅。王翚为了感谢周亮工多年的提携,一次为他作画16幅。胡玉昆为周亮工作《金陵图》,计12幅。有“南陈北崔”之称的陈洪绶历时3个月为周亮工创作的长卷《陶渊明故事图》,现存于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艺术学院。其他书画家送给寄给周亮工的字画更是不计其数。1667年,周亮工把保存书画的楼定名为读画楼。著名诗人方文为读画楼赋诗:“周公有画癖,远近无不搜;丹青累千百,一一皆名流。”
周亮工收藏书画常用的印章
周亮工到底收藏了多少字画?没有人知道,也没有具体数字,但从周亮工所著的《读画录》中可以看出,和周亮工接触过的画家就有146人。被誉为“四王”之首的王时敏看了周亮工的藏画后说:就像进了花园。抬头见花,低头是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