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收藏大家周亮工其人其事[图]

发布时间: 2015-07-08 10:40:4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王罡  |  责任编辑: 品牌
关键词: 周亮工 收藏家 金陵

印章数量甲江南

    周亮工酷爱印章,他说:“生平嗜此,不啻南宫之爱石。”自称“印痴栎园”、“臣有印癖”。周亮工是篆刻高手,经常自已刻印,送给朋友。在金陵、扬州、苏州、杭州、福州、厦门等地,他遍请印人镌刻印章,收藏印章多达1600多方。在金陵,甚至江南,堪称首屈一指。周亮工编著的《赖古堂印谱》与《前山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并称为“三堂印谱”。

纸窗竹屋灯火青荧 周亮工刻

周亮工收藏的印章大都是明清篆刻大家的作品。藏有“徽派”篆刻创始人何震的印章。何震,生年未详,死于1604年前后,字主臣,长住金陵。曾为金陵国子监刻印,所用印材有铜、玉、石三种。何震篆刻讲究篆势,多用冲刀,善于变化,运刀如笔。作品风格流畅自然,空灵纯正,刚健劲挺,化古为今。何震创单刀款识,差落雄健,丰富了篆刻的内容,开拓了崭新的领域,时人誉称“近代名手,海内第一”,与文彭并称“文何”。从大将军到士兵都以得到他的一方印章为自豪,何震死后一方印章与黄金同等价格。文彭是明代大画家文征明的长子、“吴门派”篆刻的创始人、金陵国子监博士。文彭用青田石治印,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铜印时代,篆刻艺术进入了以文人为主体、个性为特征、名家辈出的石章时代。周亮工以收藏文彭的石印为荣,在《印人传》里对文彭评价极高:“开朝花而以夕秀。”并指出,文彭的印章能追溯古人,是接汉代以来的“正灯”,有“开派”之功。

1645年,周亮工任两淮盐运使,在扬州前后两年,认识了不少知名印人,有王渔洋、吴嘉纪、汪楫等,最有名的是程邃。程邃(1607—1692),字穆倩,安徽歙县人,程邃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每刻一印,必求精到,稍不如意,磨去重刻。程邃认识周亮工不久便移居金陵,与周亮工的交往更加密切。周亮工到福建做官后,经常把寿山石带回金陵,请程邃刻印。程邃还专门到福建看望周亮工,在邵武和周亮工一起刻印章过大年。

周亮工收藏

    周亮工在福建为官8年,结交了不少篆刻方面的朋友,江皓臣就是其中之一。江皓臣安徽人,长居福建。长于篆刻晶玉,行刀自然取势。取法古人,而善运己意,迥异时俗,无凝滞之弊,秀劲苍润,为时所重。周亮工在《印人传》中作了详细介绍并给予高度评价,还在书中记载了他与福建其他一些篆刻朋友的交往,如林晋白、陶石公、杨叔夜、吴尊生等。周亮工还认识了一些篆刻“工匠”,对薛宏璧的印象最深。薛宏璧,名居瑄,先祖是福建晋江人,后来到福州。周亮工见到薛宏璧时,他已经70多岁了。福州一带刻印出名的是蓝挥使,有个地方官员知道周亮工欢喜印章就送了两方,周亮工看后十分满意,于是又请他刻了几方。后来有人看到说,这些印章不是蓝挥使刻的,是薛宏璧所刻。于是周亮工就拿了一方试试,果然如蓝挥使,刀法章法都差不多,周亮工相当惊呀,便把薛宏璧召来,问他如何有此高技?薛宏璧胆怯得说不出话来。后来,他多次到周亮工家为其刻印,数量近百方。有一次,他在周亮工住处刻印,周亮工用好茶好酒相待,薛宏璧感动地说,我在街上摆摊刻印40多年,来刻印的以字计算,一个字至少三钱,多则十多钱,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名字。说完泪水都滴在所刻的印章上。在福建,周亮工还邀请金陵、扬州的篆刻朋友到福州品鉴寿山石,刻印品印。

《印人传》老版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艺术,中华精粹,传统瑰宝,魅力无穷。周亮工对印章研究极深,提出了印章的审美标准。“印章之妙,原不一趣”。印章要学“古法”,以秦印和汉印为标准。秦印使用的小篆,容易识别。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汉印方正宽厚,博大沉雄。周亮工主张,印归秦汉是一个方向、路经,但不是根本目的。倡导在学古的基础上,追求印章的变化灵动,以及印人自已的情怀,透过作品感受印人的思想。这种观点不仅对后来的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对当时的书画篆刻也有冲击。即使当今,也是评判印章的一个重要标准。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