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图片星空(中国)>

向世界递出靓丽的文化名片——记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

2025-07-15 09:5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澳门7月14日电 题:向世界递出靓丽的文化名片——记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

新华社记者齐菲、郭雨祺、刘刚

2025年7月9日,游客在澳门大炮台花园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22座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跨越400多年历史,见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印证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今年是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在这片1.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保留着多元共存的文化印迹和历史风貌,也正在书写着中外文化交流交往的崭新篇章。

回望:申遗成功20年

2025年7月13日,游客在澳门郑家大屋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头,南起妈阁山,北至白鸽巢公园。22座历史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共同构成澳门历史城区的核心区,集中保存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历史印迹。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31项世界遗产。

回归祖国前,澳门曾有申遗设想。回归后,这一想法立即获得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并多次派出专家协助。2005年2月,“澳门历史城区”申遗项目通过评估,提交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这是当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

2025年7月13日,游客在澳门郑家大屋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回忆,申遗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首先就是如何定义澳门历史城区的普遍价值和核心价值。“相较其他地区,澳门的单个建筑物未必是最顶尖的。但作为一个整体,中西建筑在此巧妙共存,不同民族在此和睦共居,这是十分难得的。”

最终,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澳门历史城区的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中国历史城市中极具特色的组合”。

见证:蜚声中外的文旅名片

2025年7月13日,游客在澳门郑家大屋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常年位居内地旅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之列,先后获评“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经过多年发展,澳门已是魅力四射的旅游之城。特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入境旅客共16327537人次,同比上升15.2%。

作为澳门文旅的头牌,澳门历史城区极具吸引力。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表示,根据旅客研究调查,世界遗产是吸引旅客访澳的重要旅游产品之一。“澳门历史城区不仅是推动澳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彰显澳门文化底蕴的亮丽名片。”

漫步半岛老城,中西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三巴牌坊与哪吒庙做“邻居”;妈阁庙与圣老楞佐教堂相隔咫尺;葡萄牙人聚居点亚婆井前地旁,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大宅郑家大屋巍然矗立……

2025年7月9日,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来自美国的拜伦·米勒和他的中国朋友黄泳子住在珠海,闲暇时会来澳门走走。他说:“在这里可以看到西方的堡垒建筑,也能看到中国传统庙宇,不同地区的文化高度浓缩。”黄泳子将之比喻为“沙拉碗”,多种“文化原材料”搭配得和谐融洽。

文绮华介绍,近年来旅游局致力推动“旅游+盛事”跨界融合,结合世界遗产与旅游盛事打造独特旅游体验,并持续通过各种活动展示澳门世遗元素,发挥“旅游+文化”效应,吸引旅客了解景点背后的文化故事。

“澳门乡土文化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保存得非常好,同时又有很多西方印迹。”吴志良说,如果将澳门比喻成一张文化名片,我们自己看得懂,西方人也看得明白,这正是特别之处。

2025年7月9日,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游览。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期待:在保育活化中续写文化交流新篇

世界遗产不是“终身制”,遗产地若过度开发或保护不力而令其价值受损,将可能被除名。

申遗成功后,澳门加快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2006年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法例草拟小组;2009年《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进行公开咨询;2014年《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生效,澳门历史城区设有独立篇章;2024年《“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正式生效。

同时,澳门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智慧、规范和系统地保护世界遗产。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遗产厅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何卓锋介绍,2022年澳门世界遗产监测中心落成启用,设置监测仪器收集记录遗产变化,平台综合分析后按预警分级相应处理。

这是2024年12月2日拍摄的澳门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在澳门,世界遗产早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何东图书馆化身公共文化空间、郑家大屋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玫瑰圣母堂奏响华彩乐章……历史遗迹正在活化利用中焕发新的活力。

2011年起,澳门几乎年年上演大巡游。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演队伍从大三巴牌坊出发,沿途经过多处澳门历史城区景点,在行走间呈现多彩文化。

“更深层的意义是,在澳门中西文化共融的城市氛围之下,中外巡游队伍会聚在一起,彼此交流。”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说。

这是2024年12月7日拍摄的澳门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这是2024年7月8拍摄的澳门东望洋灯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这是2024年11月1日拍摄的澳门妈阁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