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发布时间: 2014-05-29 09:51:1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 陈振凯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习近平 见于世 先秦思想家 中非关系 古典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典出:《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片沙漠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沙粒。各国各地均有自己的文明形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也是历史必然。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习近平参观过法国卢浮宫,也参观过中国故宫博物院,他说,它们珍藏着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正是其展现的多样文明成果。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3年4月7日)以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巴黎)

典出:《古今贤文》

原文:同引用

释义:只有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

世界经济形势不甚明朗,中国一枝独秀之时,没有忘记亚洲和世界;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横行之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有声有色,东方文明大放异彩。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明,这背后都有政治。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均引用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他还提到,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2013年3月27日)

典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原文: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

释义:如果两人志趣相同,他们不会因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

《论语·卫灵公》中有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与此相对,《抱朴子》中有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意思是志趣相同的人,距离再远也不远。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首先引用这句古语,并加以阐释——我们来自世界四大洲的5个国家,为了构筑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的宏伟目标走到了一起,为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走到了一起。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