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星空(中国)>

美媒:AI会让年轻人失去思考能力吗?

2025-06-27 13:36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2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的最大威胁:丧失思考能力的年轻一代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最近警告员工,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他们的岗位。这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但其实毫无惊人之处。从印刷术问世以来,科技进步总是在消灭某些职业的同时催生更多新岗位。真正的危险在于,过度依赖人工智能(AI)可能会造就一代不会思考的年轻人。

正如贾西所言,AI发展意味着员工将减少“机械性工作”,增加“战略性思考”。未来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AI工具,更重要的是能提出运用AI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他们既要开发AI模型,又要探究其局限性。这些能力要求的认知水平,远高于当前许多白领从事的重复劳动。

但就在AI日益精进之时,年轻大学毕业生可能正放弃思考。人类大脑发育会持续到25岁左右,就像肌肉需要锻炼才能强壮,思维也需要不断激发和挑战。但科技尤其是AI的“认知外包”现象,正在阻碍这个发展过程。多项研究表明:手写能激活大脑学习中枢,帮助儿童认字识词;手写笔记通过强迫信息整合与优先级判断促进记忆发展。而键盘打字时,信息往往左耳进右耳出。去年一项研究对比大学生手写和打字时的脑电活动,发现手写能激发更广泛脑区的高强度神经激活。

这不禁让人思考,义务教育阶段普及电脑是否合理。如今很多大学生和高中生都用电脑做笔记,而能自动总结课堂会议的AI工具可能很快会让记笔记彻底消失,最终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少。

当AI能随时提供答案,还有什么必要记忆信息?关键在于大脑无法在空白处建立知识联结,无中无法生有。除非主动思考,否则创造力不会凭空产生。科学家发现,当大脑连接看似无关的概念时,高频脑电活动会突然爆发,产生顿悟时刻。

正如一位教授对《泰晤士高等教育》所说:“机器文本有种难以言说的平淡气质——没有明显缺陷,但也毫无亮点。”另有教授称,AI论文充满“看似合理实则空洞的陈述”。更可悲的是,学生可能因头脑空空而无法识别这些智力垃圾。(作者阿莉西娅·芬利,林悦译)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