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城市闯关”的人,跑单路上怎样不卡壳?(人民眼·新就业群体)

2025-06-27 09: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

千万小哥,穿梭于大街小巷,奔走在城乡之间。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只为最短时间将快递、外卖送达——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00亿件,日均外卖订单超过8000万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

管理与服务,浓缩在一点一滴:小哥进小区还难不难?休息的地方好不好找?他们跑单路上还有哪些顾虑?权益保障怎么样?卸下一天疲惫的小哥,家庭生活什么样?不断突破自我的小哥,如何追梦?

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奔赴东中西部的10座城市——北京、河北秦皇岛、江苏昆山、浙江杭州和义乌、河南洛阳、湖北鄂州、广东深圳、四川阿坝、甘肃陇南,每座城市寻访10名小哥,面对面聆听他们讲述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急难愁盼。

记者调查版今起推出“对10城100名小哥的调研”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有人形容,小哥的工作就像在打一场城市闯关游戏——

风雨兼程,进小区、爬楼梯,完成各种订单配送。为保证及时送达,需要合理规划路线,熟悉街头巷尾,提高配送效率。

有人慨叹,“城市闯关”的人,常常被卡在“最后100米”——

有的小区面积大、管理严,小哥不能骑车进,只能步行,费时费力;有的小区外面没有停车位,小哥要么在远处停车,要么冒“乱停乱放”受处罚的风险;有的小区楼栋多又标识不清,不少小哥如进“迷宫”……

此外,装备充电、人员休息等“补给”难题,也让这场“闯关”不轻松。

怎样为小哥助力,让他们的“城市闯关”不再“卡壳”?

“小哥速度”怎样兼顾“小区安全”

因地制宜,畅通“最后100米”

饿了么小哥彭晓强今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常跑的两个小区,都打通了恼人的“最后100米”。

位于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的这两个小区,仅一街之隔,一个叫湖滨花园,一个叫江南之星,都是住了约2000户居民的大型小区。

小区居民多,外卖订单就多,这本是好事。彭晓强却说,过去,熟悉情况的同事,很多都不愿接这里的单。这是咋回事?

“小区大,从大门到最远的楼栋,要走10多分钟。”彭晓强说,以前两个小区都不让骑车进,遇到较远楼栋的订单,得一路狂奔,“害怕送单不及时被顾客投诉。”

为啥不让小哥骑车进?居民有话要说。“最初是让进的。后来有的小哥为抄近路,轧着草坪骑,有的骑行太快,差点撞着人,大家就有了意见。”湖滨花园小区居民胡月英说得直率。

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湖滨花园小区依托全市统一开发的杭州“小哥码”,允许注册小哥“人车共进”;江南之星小区投放了6辆共享单车,方便小哥骑行送货。

“‘小哥码’依托‘浙里办’实名政务数字系统,打通美团、饿了么等多个平台数据,实现小哥身份和送单信息双重认证、进门轨迹留痕可追溯,对小哥有了约束,也化解了居民的安全顾虑。”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建处副处长吕媛介绍,小哥只需首次进小区前注册“小哥码”,后续可直接扫码、亮码进入,“去年7月上线以来,累计有3.6万余名小哥注册‘小哥码’,实现1320个原需登记小区‘一码通行’。”

记者到达湖滨花园小区门口时,是上午9点40分左右,并非送餐高峰,但几分钟内,也有五六名小哥前来,大都直接扫了保安岗亭旁的二维码或用支付宝“碰一下”,给保安看一眼后,迅速骑车驶入。只有一名小哥看来是新手,保安叫他扫码,不太乐意,嘴里一直念叨着“我赶时间”。听到保安说扫码可以骑车进,他这才松了口:“你这么说,那还是注册一下。”

有了“小哥码”,江南之星小区为何还是不能“人车共进”?

北干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戴逸帆解释:“江南之星小区路窄,小哥骑车进,安全隐患大。在广泛征求住户意见后,小区决定投放共享单车,提升小哥配送效率。”

这样因地制宜的便捷措施,各地屡屡探索:广东深圳市龙华区莱蒙水榭春天、南山区华润城润玺一期等人车分流小区,或在小区外就近划设小哥专属停车位,或为小哥开辟快捷通道,直达地下车库电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水岸豪庭小区在门口安装快递柜,智慧云尚小区则为小哥提供手推车;为破解“找路难”,许多小区在显眼处绘制骑手友好地图,河南洛阳市涧西区中弘中央广场社区主动加“码”,扫码可见“小区速通视频导览”……

“从深层次看,‘进门难’反映的是居民、物业和小哥不同群体诉求间的碰撞。”在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陈建华看来,居民强调安全、物业确保有序、小哥要求效率,并无是非对错之分,关键在社区牵头、多方协商,努力找到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的平衡点。

但也因如此,多地均有小哥反映,仍有不少小区不让骑车进,遇到小区大、物品重、无电梯等情况,比较费劲,期待各方加大协调力度。居民则希望平台企业加强管理,提升小哥文明素养,“进”小区后,能够保持小区的“净”与“静”。

“一己之力”怎样变为“一起发力”?

多方携手,画出“最大同心圆”

送单之余,饿了么小哥杨晶最近学起了厨艺,师傅是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大冲社区一家餐馆的厨师。

“学厨艺,现在是为了生活多点滋味;将来如果不送外卖了,也算门手艺。”杨晶坦言。

在这家餐馆,杨晶不仅能免费学手艺,还能享受菜品打折、手机充电等服务——作为“暖蜂商户”,餐馆这些服务项目明明白白地贴在了门外墙壁上。

服务项目标牌右侧,上方两款“小哥专属套餐”图片显示:原价26.8元,小哥仅需17元;下方,“大冲社区暖蜂‘移动’课堂(厨师)”的标牌似乎在提示:这里的“移动”课堂不止一家。

果然,不远处一家理发店外,“‘移动’课堂”标牌再现,只不过括号里变成了“理发”。同为“暖蜂商户”,这里为小哥提供免费茶水、应急药品等服务。

在这条约300米长的街上,有78家商户加入了“暖蜂”行列,这条街也被小哥们亲切地称为“蜂汇一条街”。走在街上,“我们都在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订单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等标语透着暖意。

“这里是全市有名的美食街,800多名小哥经常活跃在周边。”大冲社区党委书记黄苑英说,社区2021年3月启动“暖蜂行动”,努力让小哥感受家的暖、被尊重的暖和有前途的暖。

“怎样实现从社区一己之力,变为各方一起发力?”“如何实现小哥服务阵地从一个驿站,到一张网络?”……黄苑英说,她和同事边做边摸索。

——成立“蜂汇一条街”功能型党支部,吸纳物业、商户、新就业群体党员,由一名顺丰小哥任党支部书记,常态化收集小哥心声。

——整合工会、妇联、商圈等资源,建成3个“暖蜂驿站”,并为小哥提供技能培训等30余项服务,累计服务超过3500人次。

——搭建“社商楼”共建平台,推动社区、商圈、楼宇企业资源互联互通,目前已有48家单位加入共建。

“共建如何可持续?能否共赢是关键。”黄苑英举例,社区联动商圈举办新就业群体友好服务市集,商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宣传了自己,提升了人气,“多方获益,大家才有动力。”

在深圳,龙华区民治街道红山社区提出“红山共理、友好共建”。辖区内101家单位成为“共理单位”,300名热心居民当上“共理人”,148家商户打造“共理商圈”,12家银行形成“共理行圈”,共同服务新就业群体。

美团小哥赵万明既是“共理人”,也是社区“小哥工作室”负责人。

“工作室除了我之外,还有3名不同网约配送平台的小哥,以及社区、街道各1名工作人员。”赵万明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工作室针对小哥反映集中的诉求,推动一个小区开发电子通行证,简化了小哥进门登记流程;一个商圈上线VR地图,减少了小哥“容易迷路”的吐槽,“这也是我送外卖5年来,最有成就感的事。”

骑手友好商家、友好社区、友好街区……由职能部门、平台企业、社区、商家、小哥等共建共治的友好生态正在各地形成。仅美团一家,就携手20余万家“骑手友好商家”为小哥提供用餐优惠和休息场所,在150多座城市建设“骑手友好社区”2.7万余个。

“骑手友好生态的形成,需要多方携手,画出‘最大同心圆’。”深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冀小平表示。

“等小哥来”怎样变成“小哥爱来”?

贴心细致,服务好“最辛勤的劳动者”

前不久,美团小哥胡宝利惊喜地发现,自己常去的小哥驿站添置了两把躺椅、两个吹风机。

“我们早出晚归,有时累得真想躺一躺;天热戴着头盔东奔西跑,头发、衣服常湿透,能快速吹干,舒服多了。”胡宝利觉得,驿站的新配置,“配”到了心坎上。

这家位于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东山街道育花路社区的驿站,是24小时智能驿站,小哥刷脸就能进。社区党委书记杨欣悦,每周三上午只要没急事,都会在这里开展“心悦有约”,听小哥们聊聊心事,“驿站里添什么,都是和小哥聊出来的。”

精准对接小哥需求,让服务戳中小哥心窝,渐成各地共识。

共识,来自失败经历。

北戴河区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钱小清记得,4年前,自己牵头组织了一次义诊活动,请来10多位主任医师,全是平时很难挂到号的专家。本以为会大受欢迎,不承想当天8点半开始的义诊,到了快10点,还没有一个小哥来。后来,打了一圈电话,才过来不到20人。

“强烈的挫败感。”钱小清回忆,事后自己复盘,得出3点结论:事前发动不够;部分体检项目非小哥急需;时间安排有冲突,“撞上了送餐早高峰,他们一般要忙到快10点,才有空闲。”

共识,来自亲身体验。

在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有4条“小哥你好”友好服务街。京东小哥郭勇敢常来,因为街区很多商铺能为小哥提供就餐、理发等打折优惠,以及电动车检测、补胎等免费服务,“很实用、很方便”。

友好街区的创建源自街道干部郑文星两个月的“卧底”体验。“去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我利用空余时间送外卖。沉浸式体验不仅帮我解答了以前的很多疑问,也摸准了小哥们的真实需求。”郑文星发现,以前街道建的驿站,小哥们之所以不大爱来,选址不够合理是原因之一,“得建在小哥们常去的地方,这几条街正好符合条件——商铺集中、取餐方便。”杭州通过干部“当一周骑手”等方式,优化调整驿站布局及各类场景或服务100余处。

共识,来自深入调研。

2024年暑假,洛阳瀍河回族区将原本面向职工开设的“洛小童”暑托班,向新就业群体开放,解了骑手无暇看娃的难题。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张钊回忆,部门2024年5月成立后,按照区委安排,他和同事深入新就业群体调研,发现两名女骑手载着孩子送外卖。

“怎么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张钊说,回来后,他们加大暑托班宣传力度,“去年参加托管的孩子由往年的不到200人增加到480人。”“我们站点就有5个孩子参加。”顺丰速运君河湾营业点专职带岗师傅马喜粉说。

“小哥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我们努力让小哥的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应,在点点滴滴中建立信任。”河南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郅晓峰认为,坚持需求导向和实效导向,城市的温度才能精准抵达这些辛勤奔跑的人。

(本报记者王云娜、邵玉姿、王永战、毕京津、窦皓参与采写)

我的小心愿

我喜欢弹钢琴。送餐辛苦,但我每天都留出半小时练琴。音乐能缓解疲劳、治愈身心。今年初,我在公共场所弹琴的视频意外走红,感谢网友们的关注和鼓励。我会努力跑单赚钱,买一架属于自己的立式钢琴。

——河南洛阳美团小哥陈胤嘉

2025年,通过“我在京东过大年”活动,我给俩娃申请了3500元补贴,接他们到身边过年。希望每一年春节,我们一家都能团团圆圆。

——北京京东小哥邵全

我的拿手菜是爆炒肥肠、鱼香肉丝,我要努力工作、好好攒钱,争取早日开一家川菜馆。

——江苏昆山饿了么小哥王小强

我有听力障碍,送外卖虽然累,但收入稳定,我很珍惜这份工作。我和女朋友一起在深圳打拼,期待我们的小日子越来越好。

——广东深圳美团小哥陈凯

松潘县城地方小,人情味浓,同事也大都是本地人,很少有顾客催单,遇到下雨下雪天,还常叮嘱“慢一点”。如果县里旅游发展得更好,游客更多,我们的单量更高,那就更好了。

——四川阿坝美团小哥王旭平

前段时间有居民写错地址,投诉我弄丢了快递,要我赔偿。社区民警潘丹勇帮我查监控,找回了快递,挽回损失1500元。潘警官态度好,问题解决得快,难怪能评上“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我感谢他,并祝他好人有好报。

——河南洛阳安能物流小哥张笑坡

日常配送之外,我还开了一家“快递超市”,每天200多人来取件,希望快递派费能更高些。

——湖北鄂州中通小哥邓光华

浙江开放大学“小哥学院”圆了我的大学梦。盼着今年能顺利通过答辩,实现事业、学业双丰收。

——浙江杭州顺丰小哥肖晨

小哥心里话

我到义乌送外卖快5年了,爹娘在河南老家,每次打电话都叫我别担心。我要好好奋斗,干出个样来给他们看。

——浙江义乌美团小哥孙如康

我们的工作方便了市民,值得被尊重。

——河北秦皇岛美团小哥徐鸿蛟

我在陕西西安读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做了快递员。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我觉得家人陪伴、工作稳定更重要。

——甘肃陇南顺丰快递员曾霞

去年3月,城西银泰城广场这家小哥驿站建成后,我们有了歇脚的地方。春节、端午等节日,社区都会来慰问,我要为社区点赞。

——浙江杭州叮咚买菜小哥何丙昆

我们一家住在“将小爱”公益寓站里,这是当地为新就业群体建的,租金便宜,条件不差。感谢好政策,让我在大城市里有了家。

——北京顺丰小哥秦永财

去年,我女儿报名参加了街道组织的暑期爱心托班,孩子有人照顾,心里踏实不少。

——浙江杭州圆通小哥何力

以前邮政快递不能进九寨沟景区,景区里的商户和居民只能到景区外的漳扎镇收发快递,为此我们没少被抱怨。今年,景区允许我们和其他几家快递公司,在游客出入非高峰时段进去收发快递,既方便了居民和商户,也增加了我们的揽收量,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四川阿坝邮政小哥吴亮

和我同一站点的同事,有人因为没戴头盔,出了严重车祸。所以,哪怕再赶时间,希望小哥们也注意安全,记得戴头盔、守交规,毕竟家人都在等着我们平安回家。

——广东深圳美团小哥陈锦奋

难忘的成就感

没想到,送外卖能把我“送”成省级劳模。别人向我讨教,我只答4个字:努力、坚持。我创下过单日送105单的纪录,在这个行业已坚持6年。

——广东深圳饿了么小哥付艳清

做这行,每月能按时领到大几千元工资,就心满意足了。有时候客户对我说声“辛苦”,就更感觉这份工作值得。

——四川阿坝极兔小哥付跃宏

我是山西人,来深圳21年了。我喜欢深圳,也喜欢现在的工作,自由,每天能遇到很多人和事。虽然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但也可以帮助很多人。

——广东深圳闪送骑手张翱菲

在九寨沟工作,因为我的这身工服,常有游客向我问路并表示感谢,让我感受到了信任。

——四川阿坝美团骑手李彦清

2022年7月的一天,我在配送途中偶遇居民楼失火,浓烟滚滚。我和居民一起把火扑灭,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骄傲时刻。

——江苏昆山顺丰小哥高丛苗

今年2月送餐时,路过一片水域听到有人呼救,我什么都没想就冲下去把人救了。回家后老婆、孩子都夸我“真厉害”,心里美滋滋的。

——湖北鄂州饿了么小哥王伟

平时我就是个“热心肠”,去年当选为义乌市外卖骑手行业联合工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我要不负期望,做好骑手的“娘家人”。

——浙江义乌美团小哥钟易甫

我之前在西藏阿里当武警,退伍后做了外卖员,不到两年就成了队长,团队有几十号人。当兵时养成的严谨作风成就了我。

——甘肃陇南美团小哥尚龙

在顺丰工作11年,明显感觉到国家对我们这个群体越来越重视。社会尊重我们,我们也乐意为大伙儿做点事。我参加了“滨海红哥”志愿服务队。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双向奔赴”吧!

——河北秦皇岛顺丰小哥李权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