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拓视野谋转型深扎根 中国企业开足马力扬帆“出海”

2025-06-25 09:13

来源:证券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拓视野谋转型深扎根 中国企业开足马力扬帆“出海”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延续增长态势。5月份当月,我国出口2.28万亿元,增长6.3%。其中,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五国的出口分别增长16.9%、13.7%、35.3%、8.8%。全球化浪潮奔涌向前,企业“出海”早已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成为一场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远征。

在这场征程中,中国企业持续拓宽视野,从单一市场走向多元布局;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以创新为引擎,驱动竞争力不断提升;深化融合布局,扎根海外,实现跨文化共生共赢。

拓宽视野

加速多元化布局

清晨的厦门港,一艘满载集装箱的国际货轮即将启航。而在泉州市石狮市蚶江镇石湖路通达工业园,通达创智(厦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达创智”)的货运物流负责人正确认货物已按预定计划装柜登船,驶向欧洲各大港口。

通达创智主营业务涵盖体育户外、家居生活、健康护理三大板块,海外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今年,通达创智的“出海”之路迎来新变革,其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基地投产,企业全球化供应链布局发生深层次蜕变。

“面对全球市场多元化、关税政策变化等复杂形势,公司通过对市场与生产地多元化布局,灵活调整供应链并强化成本管控,分散单一市场风险。”通达创智总经理尤军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透露,今年以来,公司持续加码欧洲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客户拓展,针对美国市场客户,公司选择关税较低的马来西亚进行“出海”布局,较好地缓解了美线客户的关税压力,并将进一步提升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销售收入。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2024年上市公司出口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境外收入9.44万亿元,同比增长7.97%,占营收比重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出海’过程中,加速从‘依赖单一市场’向‘多元布局’转型。多元布局能更好地稳订单、拓市场、强韧性,构建全球化竞争新优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助理、资本市场研究院执行院长柳建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他表示,这种多元布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从产品输出向产业链“出海”演进,进行多元化生产布局,以分散供应链风险;二是从高度集中的单一市场经营转为多元化市场布局,深耕多个区域化市场。

总部位于广东的燃气具龙头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和电气”),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和东南亚国家。公司通过加速海外工厂布局,有效满足海外项目需求。

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已在泰国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这不仅是一次产能的转移,更是一种“区域制造中心+市场跳板”的战略布局,实现从产品“出海”向技术“出海”、品牌“出海”的跨越,向全球推广“中国智造”的技术标准。

转型升级

产品含“科”量不断提升

随着企业“出海”步伐的不断迈进,“出海”产品的含“科”量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企业‘出海’的主力军正悄然更迭,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转型。如今,新能源、AI、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已成为新引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在这场结构性变革中,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以中国锂电产业链“出海”为例,目前产业呈现出技术“出海”的明显趋势。作为全球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成为中国锂电池行业全球化布局的先行者。

目前,宁德时代首个海外工厂——德国工厂顺利投产,其位于匈牙利的海外基地也在有序推进建设。据悉,宁德时代在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提升明显,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7%提升至2024年的38%,排名第一。目前,其德国工厂已开始盈利。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持续推进“出海”战略,其对更高水平的研产供销一体化数字解决方案的需求也明显增长,这催生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利用AI大模型等高科技产品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以中国企业软件SaaS(软件运营服务)龙头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蝶国际”)为例,该公司面向“出海”企业,推出针对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本地定制化产品,目前已签约18个行业340家“出海”企业。

“中国企业软件SaaS服务的黄金十年已经来临,公司对于‘出海’企业的SaaS产品支持海外经营的财务准则、覆盖全场景业务流程,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全球产业链内部协同,进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金蝶国际总裁章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安信”)近年来打下坚实的海外基础,“出海”业务范围正从传统网络攻防领域向网络空间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领域扩展,在印尼、阿曼、埃及等地设立海外办事机构,为北非、亚太、拉美等地打造多个标杆性国家级安全设施建设项目。

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过去五年,公司重点聚焦网络攻防领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国家级安全防御,拿下多个高额订单,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公司还带动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有绝对实力的安全企业抱团‘出海’,持续为全球网络空间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深化融合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如何实现从“走出去”到“融进去”,已成为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关键命题。实际上,不同国家文化、法规等层面的差异,是企业“出海”绕不开的挑战。

厦门钨业董事长黄长庚对《证券日报》记者讲述了一段在“出海”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

“在法国工厂(合资工厂)前期建设中,当地环保组织发现用地内有一小片池塘,于是项目随即展开了全面的环保论证,从池塘是否属于湿地,到池塘范围内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甚至细致到要搬迁安置池塘内的所有生物,包括统计青蛙数量等,事无巨细。”黄长庚表示,该工厂系法国当地重点引进的投资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遭遇了一些法律规定和文化方面的磨合。可以说,企业“出海”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企业积极行动,一方面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和商业习惯等,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深化本地化运营,实现高质量“出海”。

“本地化运营使得大型龙头企业能更加贴近本地市场、深入理解客户需求,强化品牌传播;此外,大型企业‘融进去’模式呈多元化,设立分公司、直接投资、境外合资与并购成为制造业企业‘出海’的主要模式。”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CEO张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金矿业”)为例,公司独创“矿石流五环归一”管理模式,在收购海外项目后,迅速派遣专业团队进驻,开展技术攻关,进行“一企一策”方案输出,提升管理效率,推进降本增效,缩短产能爬坡周期。

“为实现深度本地化运营,紫金矿业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多元化用工策略,构建可持续人才体系。截至2024年末,子公司项目本土雇佣率达95.98%。”紫金矿业董办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通达创智的马来西亚工厂投产仅5个月便实现盈利,远超预期。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其本地化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以及总部与当地团队的紧密配合。

“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和海外市场的节奏,灵活调整投资推进节奏。”通达创智马来西亚工厂总经理Lau Wei Ling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工厂已实现90%以上管理岗位本地化,本地核心团队逐步具备独立运营能力,也为后续产能扩充与新项目导入奠定了扎实基础。”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从产业体系角度而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在不同地区实现更高效的协作。而中国企业也正以实际行动与全球各国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构建开放包容与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体系,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