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看,草原深处的“绿色宝石”

2025-06-24 09:29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夏日清晨,一场新雨过后,壮阔的乌拉特草原一片生机盎然。巴雅尔整理好行装,骑上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巡护。

自2009年成为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管护员后,保护区巡护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68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他走了不知多少遍。

“看到根未扎牢的梭梭苗,要添一把沙土,将其固定好。”巴雅尔说,在保护区许多地方,梭梭仍然呈现原始天然的状态,核心区内,梭梭林未受人类干扰。

巴雅尔沿着蜿蜒道路,来到了梭梭林的边缘。“这里是我国分布最东缘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巴雅尔说,年岁久远的梭梭,树冠常年经受烈日烘烤和狂风撕扯,林地上枯老的粗干虬枝纵横倒扶,新生长的中幼梭梭在干旱贫瘠的荒漠中顽强生长。这片以梭梭林为主的荒漠植被,使该地区成为中蒙国境线上一道亮丽的绿色屏障。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了加强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划定了巡护责任区域,与驻地政府部门、边防部队和保护区牧民群众确立联防联治工作制度,制定了举报奖励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偷猎、盗采和违规放牧等行为。

25年前,在原来乌拉特后旗努登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建立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几经建设,这片雄浑壮阔的生态屏障宛若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乌拉特草原深处,焕发出勃勃生机。

张永利也是保护区的管护员,他在巡护中经常发现有蒙古野驴在保护区觅食。“这些蒙古野驴在草场上到处寻草吃,跟着牛群走,与牧民和家畜相处得很和睦。”张永利告诉记者。

蒙古野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世界濒危动物。蒙古野驴曾经数量庞大,是典型的高原寒漠动物,但由于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人类捕杀,数量急剧减少。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稳步恢复,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不断增强,蒙古野驴重回视野。

蒙古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徙的习性,平时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在草场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处过夜,每天要游荡好几十公里的路程。在草场、水源附近,蒙古野驴经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驴径”,纵横交错地伸向各处。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乌拉特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王彦告诉记者,在保护区内,共记录有野生动物4纲23目49科92属125种,除了蒙古野驴外,还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荒漠猫、大鸨、波斑鸨、金雕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7种。另外,像蒙古扁桃、绵刺、沙冬青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就有7种,这些旱生、超旱生植被类型不仅是西北荒漠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屏障,而且还是严酷环境中保留下来的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

一个个守护者,划定区域、落实责任,把满腔热情投入生态保护事业,为“祖国北疆绿色屏障”织密了安全网。过去几近灭绝的北山羊、盘羊又现踪迹,绝迹多年的大鸨、斑波鸨、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再次现身。

2021年以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新建野生动物水源地3处,改造野生动物救护隔离室397平方米,维护加固救护围栏900米,新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1套,新建梭梭林植被生态保护修复围栏设施30公里,野生动植物管护水平和救护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据王彦介绍,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经编制完成并上报了《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3—2032年)》,开展了“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项目”“梭梭林树龄测定与空间分布调查”“蒙古野驴动物调查与监测”“昆虫资源调查”等十几项科研监测项目,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