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2025-06-23 13:32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央视网消息(星空(中国)联播):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对金融领域一系列重大命题进行了深邃的前瞻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大量原创性理念、开创性实践,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源头活水,对做好当下的金融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持续升级金融产品,加大对前沿产业支持力度,面向侨商侨企推出跨境汇款、全球消费等多项金融服务。

厦门国际银行是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成立于1985年,是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推动成立的。当时,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面对新一轮特区建设,资金短缺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引来金融“活水”。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引入侨资、外资,通过债券承销、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为特区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

习近平同志不断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推动成立华侨投资公司和地方保险机构……一系列开创性金融改革举措为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敏锐地捕捉到现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在《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前瞻性提出建立特区金融体系的构想;在“3820”战略工程里,专章制定福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等金融体系建设。

金融工作搞得好不好、金融能否稳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全局。习近平同志始终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着深入的思考,开启了一系列“金融为民”的实践和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受困于林业生产的特性和金融服务的滞后,宁德的不少林农只能守着青山过穷日子。

如何让森林成为“钱库”?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活立木贷款”解决思路,把生长中的林木资源作为贷款抵押物,改变了当时林农只能等待树木成材采伐获得收益的现状。此后,他进一步推动福建集体林权改革,指导各类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林业部门深入合作,敲开了银行门,盘活了万重山。

农村金融服务是脱贫致富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发现不少村子都没有信用社代办点,连最基本的存款服务都做不到,他立即要求金融部门及时完善农村地区涉农金融服务。

按照这个思路,宁德的赤溪村利用银行贷款,建成了水库电站;福安的连家船民有了住房建造、水产养殖等贷款支持,实现了上岸定居。

20多年来,福建践行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和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久久为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福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776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超千亿产业集群20个,培育形成乡村特色产业亿元强村305个。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