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就任新加坡总理后,黄循财首访中国

2025-06-23 09:10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李雅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自6月22日起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据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布的文告,今年适逢新中建交35周年,黄总理此次访问将重申新中两国持续加强双边关系的共同承诺。“中国和新加坡是友好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0日介绍称,黄循财总理5月就职后将中国作为东盟外首访国家,充分体现了对发展中新关系的高度重视。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会见黄循财总理,李强总理、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同他举行会谈会见,双方将就中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这是黄循财以新加坡总理的新身份首次访华,此行将到访北京和天津。据新加坡亚洲星空(中国)台报道,陪同黄循财出访的有外交部长维文、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兼贸工部主管贸易关系部长傅海燕、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等。

新加坡与中国于1990年建立外交关系,并于2023年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持续保持高层交往。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报道,黄循财最近一次访华是在2023年12月,他当时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身份访问中国。新加坡《海峡时报》22日回顾称,尽管这是黄循财以新加坡总理的新身份首次访华,但他此次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自2011年从政以来,除新冠疫情期间外,他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他此前担任过与中国相关的职务包括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联合主席,他还曾在担任国家发展部长期间负责监督天津生态城项目。

《海峡时报》称,新加坡一直重视通过定期的高层接触,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于2024年11月访华,中国领导人会见了他。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始终强劲且互利互惠。《联合早报》援引黄循财启程前接受中国央媒的采访内容称,新中合作前景光明。两国在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密切和稳固的伙伴关系”。黄循财说,这个伙伴关系由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开启,历任新加坡总理在这个稳固的基础上和中国伙伴建立密切联系和信任,他也希望通过对中国的访问做到这一点。

《海峡时报》在另一篇报道中指出,黄循财此次访华一大重点是重申双方对双边合作的共同承诺。这些合作促成了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和新中(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三个政府间项目。当被问及是否计划在其任期内推出新项目时,黄循财表示,他并不认为现有项目已经完结,在他看来,这些项目能够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根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2日的公告,黄循财除了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外,还将前往天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并与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进行对话。新加坡媒体提到,此访正值中美战略竞争引发供应链中断、技术脱钩,以及对其他国家最终可能被迫选边站队的担忧日益加剧之际。黄循财将在论坛上重点阐述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规则,没有长期合作的规范,所有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更糟”。

与此同时,香港《南华早报》20日称,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明确表示,不愿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队。报道认为,黄循财此行也将为北京提供一个机会,展示自己作为东南亚国家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多边主义捍卫者的地位。

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弘2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新加坡在一些敏感议题上的表态可以看出,其战略立场是一贯的、稳健的,而且强调务实,对中国与中国的发展都有比较正确的认知,同时在积极寻找互利合作的方向。他认为,黄循财此访不仅仅是一个礼节性的访问,而是更具实质性的推动力。在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地缘形势紧张的背景下,此次访问对深化双边合作、重塑地区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陈弘分析称,从这次可能会交流的话题以及中新合作的方向来看,双方首先将加强经贸合作和产业链稳定。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的重要经贸伙伴,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可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开展合作。其次,新加坡是亚太金融科技中心,金融监管经验丰富,双方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方面沟通合作前景较广。另外,双方还可以就南海问题等地区和平与安全议题深入沟通。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