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2025-06-20 09:26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新华社记者胡璐、古一平

“大胃王”联合收割机快速行进,一亩地从收割到脱粒用不到10分钟;梯田稻麦收割机在丘陵间爬坡上岭;北斗辅助装备精准监测、调控作业状态,收割机和运粮车自动调头、转弯、卸粮、转运有条不紊……

“三夏”时节,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式各样的夏收“黑科技”精彩呈现,为古老的农耕文明带来现代发展活力。

千百年来,麦子熟了一回又一回,收获的喜悦年年相似,收获的方式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夏粮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这个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麦收总体进度比常年快了2至3天。

从昔日“弯腰挥镰”到如今“开机”收麦,我国农业机械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进展。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今天,行走田间,满满的“科技范”扑面而来:

9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收麦速度和质量更加炫酷;有了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不少麦区实现了无人作业、“定制”路线的收麦场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阶段,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国产农机产品类型达到4000多种。

几年前,高端采棉机在我国还不能自主批量生产,国内市场份额极低。随着新疆等地棉花产业对高端采棉机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自主研发出6行打包采棉机,量产后国内市场占有率如今已近70%。

在农业农村广阔市场需求的牵引下,主粮之外,在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渔业水产等领域,农业机械也实现快速发展。

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更多积极行动在推进:

将领跑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农机领域延伸,新能源拖拉机尤其是混合动力拖拉机日益受到业内欢迎;

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农机产业链加速智能化转型,多地建设“无人农场”,“会思考”的农机催生农业生产新变革……

不仅如此,我国农机装备持续更新换代,带动先进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艺技术集成配套,也促进高素质农机手等乡村人才培养,从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向新向质而行的国产农机装备,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播种”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海外用户的青睐。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业机械累计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新起点上,我国农机装备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也要清醒看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农机装备发展仍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持续推进研发攻关,全链条夯实发展基础,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更好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农机装备补短板取得阶段性成效”写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主要目标;政策持续发力,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最大限度减少机收粮食损耗……

面向未来,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推进补短板强链条,加快实现国产农机装备全面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千年传统农耕文明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交融激荡,将不断绘就沃野新“丰”景。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