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金融管理部门缘何瞄准“跨境支付”持续发力?

2025-06-19 09:0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18日,2025陆家嘴论坛拉开大幕,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集中发声,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举措。其中,一些涉及跨境支付的金融举措和观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金融管理部门为何如此关注跨境支付?又将在哪些方面贡献“中国智慧”?从2025陆家嘴论坛上释放的诸多信号中,或能找寻到答案。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这引起人们对加密货币发展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应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5月,香港立法会通过了《稳定币条例草案》,在香港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

“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的演进和发展。”潘功胜在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

这既点明了新兴数字技术的优势,也指出了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面临的问题——效率低、成本高、普及性差。

跨境支付体系是全球货币资金运行的“动脉”,但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全球希望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多元化”成为跨境支付体系调整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土耳其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本币进行跨境结算。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基本覆盖了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本币结算,促进更多货币的国际化使用。”潘功胜说,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

跨境支付体系不仅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融资、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依托,还是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撑。

“多元化的跨境支付体系反过来也将加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潘功胜认为,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有助于推动主权货币国强化政策约束,提升国际货币体系韧性,更有效地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与此同时,除传统的代理行模式外,新兴跨境支付系统、区域性多边支付系统等陆续出现,使得结算渠道更加多样,跨境支付效率进一步提升。

一键支付,资金瞬间跨越两地。5月底,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一笔300万元人民币资金顺利完成从香港到湖南博深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跨境支付。

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携手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和阿联酋央行,共同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如今,货币桥业务量稳步增长,已覆盖通信、跨境电商、制造业等20多个行业。

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货币桥平台处理一笔支付业务可在6秒至9秒内完成,而目前通过代理行处理的跨境交易在支付和结算间有2天至5天的延迟。同时,使用货币桥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节约近一半成本。

推进跨境支付体系不断完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协调不同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绝非易事。可喜的是,近年来支付系统和生态的互操作性正在不断提升。

今年3月,柬埔寨支付系统Bakong旗下钱包产品实现在银联全球二维码受理网络及中国境内微信商户扫码支付,中柬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取得积极进展。

“亚洲国家和地区通过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大幅提高了零售支付生态的互操作性,极大便利了居民跨境支付。”潘功胜介绍,更多国家和地区延长支付系统运行时间、采用国际通用报文、推进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在论坛上,不少与会专家和学者都谈到了数字货币,表示将积极拥抱新兴支付基础设施和结算方式,探讨如何更便利、更安全地促进资金跨境流动。

“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未来会持续增强。”潘功胜说。(记者吴雨、桑彤)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