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这些领域国企改革将提速

2025-06-18 09:2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深圳6月17日电 题: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这些领域国企改革将提速

新华社记者王希、卫韦华

距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时刻,只剩半年时间。6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广东深圳举行专题推进会,聚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各中央企业、各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要把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作为今年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会上表示。

据了解,为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资国企未来将在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健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更大力度、更为精准的改革举措。

提升原创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带动能力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一旦取得突破,很可能重塑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对生产力质态带来根本性影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其中专门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

此次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就国资国企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圈定改革重点——

针对原始创新的不确定性、颠覆性、未知性等特点,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路线选择、考核激励、宽容失败的机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颠覆性技术投入的比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技术预见、需求凝练、任务生成识别机制……

科技成果敲不开市场的大门,大量成果被束之高阁,是当前制约科技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痛点。

国有企业如何靶向发力,破解上述难题?

在李镇看来,一方面,要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打造和开放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

“要发挥国资国企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李镇表示,国务院国资委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开放应用场景,强化协同合作,健全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采用“揭榜挂帅”等形式广泛协同各界力量,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将创新势能加快转化为产业动能

切实发挥国资央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本轮改革的鲜明特征,也是重点任务。

近年来,国有企业坚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尤其是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不断推进,相关企业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加速布局落子。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851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下一步,要完善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机制。”李镇表示,国资国企要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基于企业自身战略定位和产业优势,选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

实践中,不少国资国企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重视重组并购战新业务后的整合融合。”李镇说,下一步,要注重形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在规范运营的前提下,发挥重组各方优势,更多赋能支持,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会议信息显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李镇说:“边远或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的地区,要争取乘势而上,形成后发优势。”

在健全创新评价激励机制上谋求新突破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生态对于激发国资国企人才创新创造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健全多维度、多元化的创新评价机制,建立长周期、精准化的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构建具体化、场景化合规免责机制……聚焦创新生态构建,此次会议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具体而言,在创新评价方面,会议明确要普遍推行分类评价,有针对性开展长周期评价。

例如,对于基础研究,提出国资国企可探索建立重大科研任务虚拟量化评价或科研贡献积分制;在应用研究领域,鼓励设置重点科创任务、成果转化合同金额、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等评价指标;对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企业或项目,提出按照市场惯例,可设置亏损豁免期。

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既要突出各类激励政策的科技属性,也要做实做细合规免责机制。

“要在薪酬分配上更大力度向科研人员倾斜,用好工资总额特殊事项清单等相关支持政策。”李镇说,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要坚持分类施策,划小单元锁定核心群体,精准匹配激励工具。

他同时表示,在推进完善合规免责机制上,要将尽职合规免责的条款尽量细化、情形尽量场景化,使之可操作、能落地,让科研人员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预期,放手大胆创新。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