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闳议】包信和谈科技自立自强 向国际学术引领迈进

2025-06-18 10:52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闳议》访谈节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刊》与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联合出品,通过采访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深度探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领域的发展前路。以客观、精准的解读,科学、前瞻的思考,为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发展破题解惑,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力量。崇论闳议,寻策问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对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进行精准研判、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科技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学部如何履行职责、把握发展大势?实现学术引领的未来要怎么走?如何通过世界一流期刊的建设,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对此,《闳议》节目组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包信和。

发扬学部优秀传统 传承科学家精神

中国网: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年以来,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在国家科技战略和重大科技决策中发挥了怎样的战略支撑作用?在此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包信和:学部1955年成立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学术引领,支撑国家的学科、科技的发展。学部成立之初,集中全国约700多名科学家,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6-1967)。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还有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是当时中国科学院提出要建中国科学院的基金,这个基金后面就慢慢转变成自然科学基金,对整个中国的科技体制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再一个,80年代提出要成立中国工程院,现在工程院在国家的咨询、科技发展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都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科技咨询、学科发展研判起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网: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年以来,在“战略咨询”到“科技强国”的使命传承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这样的科学精神在新时代有哪些新的内涵?

包信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中国科学院院士要做“四个表率”。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是认真践行了科学家精神,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我想这些精神都没有过时,对现在对未来、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新时代,因为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科学家精神里,我们更加强调要创新,要科技自立自强,这是新时代一个重要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标准标志。这几年大家也看到,中国整个的科技体系的改革,实际上都是更多地强调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要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对我们每个科研人员来讲,研究的范式,包括思维方式,也必须发生比较重要的变化。比如学术引领,我们可能以前更多地还是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现在,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可能更多就会强调怎么能够攀登世界高峰,要能够在世界上起到引领、自立自强。(强调自立自强)不是说我们不要外面帮助,而是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强做大。我想这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一个升华。

中国网: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有作为、有战略高度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包信和:科学家精神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我们整个学部,也是在积极推动。

国家现在要求培养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有很多年轻的同志,作为中国科学院推举的战略科学家,在不同的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有研判、咨询等工作。我们每个研判咨询项目里都会有很多的年轻人要求参加。我们的前沿科技论坛,(参会人员中)45岁以下的一定要超过一半。实际上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能够去参加研讨、发挥作用。

我们中国科学院学部,这几年非常重视科学普及的工作。我们到中学去做科学普及、到大学去做普及。通过我们方方面面的努力,让年轻人能够热爱科学,能够理解科学,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当中。这样我想假以时日的话,一定会起到作用。

我当时是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做所长,大概是2002年、2003年,那个时候研究所刚刚开始对外开放。参观研究所的人很多,(有一天)我就看到一个老爷爷领着他的孙子,也就五六岁。他一边走,一边跟他爷爷讲:爷爷,我现在就知道长大后要做什么了。我们这些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包括开放式的参观,在年轻人心里埋下科学种子,是非常重要的。他未来是不是真的做科学,并不一定,但是最起码那一刻,他认为这个事情就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认为科学普及,包括对年轻人、对这个社会进行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

研判科学发展前沿 实现学术引领

中国网:中国科学院和自然科学基金有一个长期的学科发展计划。请您介绍一下都取得了哪些进展?

包信和:我本人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学术引领和学科的发展,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更多也是聚焦在前沿与基础方面。这方面我们长期以来有非常好的合作。

从2022年开始,我们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又进行了新的一轮关于未来科技发展态势研判的工作。现在大概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设了53个项目,而且这些项目都陆陆续续取得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进展。

以前,通常我们做一个研判和咨询,都是从立项开始,再一轮轮认证、开始做研究,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这次和基金委商量,对科学态势的研判、未来科技发展大势的把握,我们一定要快。所以现在也是有些快速通道,对有些非常重要的、发展非常快的领域,希望随时能够立项。而且整个立项的手续,都进行了简化。有些题目半年之内就希望能得到比较有意义的初步结果。

中国网:强化学科发展战略对于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学科、新方向、新范式的不断涌现,对于进一步发挥学部的学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学科发展战略和前沿交叉研判的顶层设计,深化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布局,您有哪些建议?

包信和:现在世界科技发展非常之快,已经不是单个的学科发展,很多涉及到交叉领域。我们在做学科发展战略的时候,也特别强调交叉,希望能够吸收各个方面的专家一起来参加。

大家现在都感觉人工智能在整个的学科的战略研究、研判上也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刚刚在苏州开了一次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的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要设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包括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方面的影响,实际上也是非常大的一个交叉领域。

我想我们一定要通过我们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来征得社会的认可。科技态势研判方面,我们要及时、准确,要前瞻。同时我们也希望从形式上有大的突破,结题的项目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中英文扩展摘要,大概是2万字左右。把我们这些研究成果,除了一些需要保密的,(其他)希望能够上网,特别强调英文的展示,包括原理图的展示。

所谓学术引领,不光是在国内要引领。我们未来慢慢就要走到国际引领。从我们现在做起,通过几年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后要让世界上在谈到某一个学科发展的时候,要想到看看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也想看看中国科学院是怎么想的,来看看中国人发表了什么、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什么。这样我想我们才真正做到学术引领,也在世界上起到引领的作用。

科技发展未来一定是大家一起合作,要共同发展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积极跟国外、跟整个世界的科技结合起来。中国科学院坚持派一些学术代表团,到国外去进行交流、进行讨论。我想这些肯定有助于科学的传播,包括中国跟世界科学的接轨,包括我们之间的联系加强,都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国际的交流、国际的合作。通过科学,我们进一步交流合作,大家达成共识,共同为整个人类的发展作贡献。

建设世界一流期刊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网:您认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在引领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中,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包信和:我想这件事情也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以往基本上国内的刊物,相对来讲影响会比较小一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效应,就是大家要比较高的影响,就会到国外期刊去发(成果),把国外期刊(影响力)也抬高了,这样反过来讲,我们(期刊)影响力就会越来越低,产生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效应。

这几年国家对科技刊物的整个发展非常重视,我自己也积极参与到当中。我担任了一个英文期刊的主编,就是《能源化学(英文)》期刊。前几年影响因子就是零点几、一点几。但这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也是科技人员整个的思路变化下,现在这个刊物影响因子达到14。并不是说影响因子就特别重要,但最起码大家关注了。我们现在发的文章,大概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国外的作者。而且在国外有大量的引用,包括顶尖(期刊)。也就是说,通过国家的这些举措,这些中国刊物的影响力会增加。

当然,国外一些好的刊物,我们照样会投稿,希望我们的成果能产生大的国际影响。随着我们国内的一些刊物慢慢上来以后,实际上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大家也会非常关注。这几年,继《Science》《Nature》以后,综合类的评论性刊物当中,我们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现在是站得非常之前的(影响不断增大)。我们国内现在有很多刊物,出来没有几年,都站得非常之高。一方面中国的科研大家非常关注,同时我们办刊的水平,包括理念跟接轨的思路,慢慢都融合在一起,最后就能够提高(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

我自己在想,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期刊应该跟世界(顶级期刊)能够达到互相媲美的程度。最终大家并不看是哪个国家的刊物,而是看是哪个领域的重要刊物。中国未来一定会有很多重要的科学刊物,会站在世界重要的位置上,也会受到大家的关注。中国科学院也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几年也做了方方面面工作,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这些杂志现在情况都是越来越好。

中国网:您对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未来10—20年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包信和:出版委的工作大的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术引领,第二方面是出版刊物。

我的一个比较大的梦想,就是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未来中国的学科发展战略,包括学科发展思路,要能得到国际的关注与认可。未来国际上谈到学科的未来发展,首先要看看中国人是怎么想的,要看看中国科学院的学术引领上的一些战略、一些思路、一些研判,能够在世界上起到引领的作用。

同时出版这个方面,我也希望未来中国人不要纠结文章到底是投外刊,还是要投中国刊物。最终就是要投比较好的刊物,能够起到影响、发挥它的作用。大家能够自觉选择中国期刊,能够选择中国科学院这个平台的期刊,真正为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本期策划:杨柳春、王振红;编审:杨柳春、王振红、王虔;编辑:王虔、武一男。出品:《中国科学院院刊》、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责任编辑:王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