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镜观·足迹|呵护千山万水 擘画永续发展

2025-06-05 09:37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大美中国,江山如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祁连山麓、坝上林海,秦岭深处、黄河之滨,总书记在大江奔涌处谋划千秋大计,在山川锦绣间擘画生态蓝图。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起呵护山水、寄情山水,领悟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之道。

江河为脉

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沿江重镇,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从三峡库区到洞庭湖畔,从港口码头到企业车间,总书记深入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岳阳城陵矶水文站考察。在狭窄的站房外长廊上,习近平总书记举目远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定力,在这里化作守护一江碧水的坚定行动。

2023年10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九江市考察,冒雨在江边察看,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10月12日,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回顾长江经济带发展历程,感慨:“做就要做好,坚定做下去。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黄河上中下游,望奔流激荡,思保护发展。在总书记的指挥下,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河大合唱”正在神州大地奏响。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时,亲临兰州考察黄河兰州段治理保护工作,对保护黄河、治理黄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岸边驻足凝望。在随后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后再次来到甘肃兰州,在中山桥段,驻足眺望。总书记由衷感慨: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从四次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到三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总书记“海晏河清”的期许,始终未变。

山川为脊

2019年8月,在甘肃山丹马场,习近平总书记步入草场,强调“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他语重心长地说,“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考察。在武夷山,总书记谆谆告诫:“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2021年8月,在塞罕坝林场,习近平总书记登上月亮山,俯瞰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这片林,它的生态屏障作用,要永远发挥下去。”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如同春风化雨,推动着矿坑蝶变、沙地披绿。放眼中华大地,生态屏障持续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民为本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市,察看长江水情水势,了解岸线整治和渔民退捕工作落实情况。总书记特别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2021年4月,在广西漓江的碧波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自己的深深的“漓江情结”,指出“广西旅游产业大有可为。”

2021年9月,在陕西高西沟村的一处山头上,习近平总书记举目凝望,指出“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生态治理的宏大战略,最终要落脚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长江十年禁渔让“江豚逐浪”再现,黄河滩区迁建让百万群众安居,塞罕坝林场造就“绿色银行”,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长江黄河的奔涌浪涛,到祁连武夷的峻秀风骨,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丈量着中华大地的脉络,也勾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图景。

策划:赖向东 刘菁

统筹:毕晓洋 杨玉华

主笔、制作:卢烨 陈诺

编辑:虞东升 张曼怡 刘军喜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