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常启德:中国为联合国未来发展注入希望之光

2025-05-30 15:5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迎接这一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驻华机构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我们很荣幸受邀参加联合国家庭日活动,并且在活动上采访到了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先生,分享他与联合国的故事及其对于联合国未来发展的期待。以下为访谈实录: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采访。(摄影:董宁)

·“中国的成就是强大政治意愿、正确公共政策和良好伙伴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网:作为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您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超过四年。在您看来,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和您此前预想的一样吗?

常启德:我幼年时生活在印度加尔各答,旁边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那条唐人街是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当时一些中国劳工来到印度修建桥梁,后来他们就定居下来。所以我从小就有中国邻居,周围人都吃中国菜,他们和我父母一样,也说孟加拉语。我小时候上学,穿的第一双鞋就是中国鞋匠做的。这些影响一直伴随着我。我是在毛泽东、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下长大的,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那样。那是很有意思的成长时期。

我的家境相对比较普通。说实话,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以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的身份来到中国。秘书长选择我担任这一职务,我深感荣幸。今年已经是我担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的第五个年头,过去五年,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是一段探索与发现之旅。2021年我刚到任时,正值新冠疫情高峰,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抗疫措施有多高效。而此前我在非洲工作期间,就见证了中国通过提供个人防护装备、药品和非药品物资,帮助非洲国家渡过疫情难关。这几年当中,我走访了中国各地,参与了各类活动,并与各界人士广泛交流。可以说,我在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联系。

如今,在和“全球南方”国家交流中提到中国时,我常说,中国的成就并非奇迹,而是强大政治意愿、正确公共政策和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其中政治意愿最为关键。没有强大的政治意愿,就难以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我认为,中国就是这方面的最佳范例:过去40到50年间,中国让8亿人成功脱贫,而2013年以来,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就有近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而非洲拥有全球60%的耕地资源。所以,中国政府、联合国系统及其他(联合国)成员国是不是可以携手合作,共同将非洲打造为“世界粮仓”?事实上,到2030年左右,非洲农业产值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因此,合作不仅是明智之选,更是远见投资,有助于我们实现“零饥饿”愿景。

再看绿色转型这一议题。在北京,如今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新能源汽车占到了大约80%。我认为这些经验完全可以推广普及,通过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有人说中国产能过剩,这是错误的,中国没有产能过剩。中国只是在满足自身需求。而现在正是与全球分享相关知识和资源的最佳时机。在我看来,这不仅毫不矛盾,反而是实现绿色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时机。要推动这一进程,我们迫切需要中国的引领,中国在绿色议题和气候议题上的领导力至关重要。

从童年至今的这段旅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明底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家。未来必将形成以亚洲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我所指的不是单独的亚洲,而是与“全球南方”深度融合的亚洲。我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但我还想特别强调非常重要的一点:中美关系。我愿将中美关系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希望,中美作为安理会两大重要成员国能够和睦相处——唯有中美两国共同发挥领导力,多边主义才能成功,我们才能克服当前面临的健康危机、气候危机和冲突危机等多重危机。试想,几年前谁能预料中国能促成伊朗与沙特和解?我认为,我们需要此类外交实践更多地涌现。中美需要在贸易、商业、经济及和平发展领域深化伙伴关系。我们不应为目标设限,应该更具雄心。我衷心期待今年能见证中美之间更多的对话,这对于完善多边体系意义重大。

·“目睹了人类的苦难,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多边主义”

中国网:联合国前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曾说过,联合国的成立不是为了带领人类上天堂,而是为了拯救人类不下地狱。您在联合国工作许多年,也曾亲眼目睹巴尔干半岛、伊拉克等许多地区发生的冲突。能否和我们分享您对于这些冲突的记忆?您会为当前的决策者提供哪些建议?

常启德:我在联合国工作已有29年,曾先后在巴尔干地区、伊拉克、南苏丹、亚洲和欧洲任职。我亲眼目睹了人类的苦难——在索马里、南苏丹、达尔富尔,我看到人们在受苦,孩子们忍饥挨饿,民众因营养不良而死去。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在巴格达和伊拉克部分地区,我也见证了冲突带来的惨痛后果。

面对这一切,你可能会陷入绝望、失去信心。但在那些艰难时刻,我看到联合国大家庭团结一致,各机构通力合作,在成员国的全力支持下竭尽所能提供援助。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多边主义精神的信念愈发坚定。我参与过帮助童兵卸下武装的项目,亲眼见过童兵,其中有些孩子只有七岁,却被迫拿起AK-47参加战争。我们的社会正在丧失同理心与悲悯情怀。我们必须重拾这些价值观,在社会中倡导给予彼此更多共情与理解。

因此,我特别欢迎全球文明倡议。我们不仅需要代际对话,也需要文明间对话,增进理解,促进和谐。因此,必须让年轻人参与到对话中来,这正是联合国秘书长发起未来峰会的初衷。未来峰会聚焦五大议题,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就是青年与未来世代,也就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世界当中?我们如何确保留给他们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年轻人是带领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我认为,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我们亟需反思:如何在夯实同理心、团结与慈悲情怀的基础上,凝聚新的动力、激发新的精神。

·联合国成立80年:与中国携手,分享知识与经验,不让任何人掉队

中国网: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展望未来,在当前多边体系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您对联合国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

常启德: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里程碑。回望1945年,联合国成立的初衷就是要终结战争的苦难。这正是《联合国宪章》序言所强调的——“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战祸”。序言中这一精神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毕竟,和平、发展与人权是联合国的三大基石,它包罗万象,致力于在各个方面造福人类,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

纵观过去80年,联合国始终在不断前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粮食援助,为数百万儿童接种疫苗,在战乱地区开展救援,在灾区推动重建。如今,在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秘书长的领导下,联合国正积极推进改革,以确保这一体系能够与时俱进——这正是秘书长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古特雷斯秘书长正在推行联合国历史上最具魄力的改革。我们必须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确保联合国不辱使命,确保联合国不辜负世界人民的期待。

在联合国即将迈入80周年之际,去年,我们举行了未来峰会,通过了《未来契约》。这是我们前进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当前,全球正面临着多重紧迫挑战,我们称之为相互交织的危机。我们经历了健康危机:新冠疫情暴露出人类健康和卫生体系的脆弱,更让各国经济发展出现倒退,其对于经济的冲击堪比1930年代的大萧条。气候危机同样迫在眉睫:美国发生山火,中国发生林火,欧洲洪水滔天——全球正面临着巨大的气候挑战。而冲突战乱也在持续升级,不仅是加沙和乌克兰,全球各地爆发的冲突已超过80起。

面对不平等、粮食危机加剧等多重危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将各国团结在一起。这正是联合国精神更显珍贵的时刻——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唯有各国携手同心,才能应对我们面临的困境。

中国网:如今,中国在多变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您如何评价中国在支持和加强联合国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常启德:中国的角色愈发重要。自1979年以来的40多年间,中国从一个人均GDP仅180美元的贫困国家,实现了指数级的发展跨越——不仅让8亿多人摆脱极端贫困,更推动人民过上了健康丰富的生活。我们希望世界其他国家能将中国作为学习的榜样。

作为联合国体系的重要支柱,中国肩负着关键的领导责任。联合国驻华系统将全力支持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支持中国到2035年将中等收入群体增至8亿。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必将在中国找到巨大合作机遇。

我还想借此机会,赞赏习近平主席宣布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我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向世界展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也许不需要等到2030年或2060年,而是可以更早实现。因为中国已经证明,通过大数据技术与创新的融合,中国成功革新了大气污染防治方式,推动了可再生能源革命,并将广袤沙漠变为农业沃土——库布其沙漠的蜕变就是最佳范例。

所以,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们的计划是,将联合国的工作与中国即将实施的“十五五”规划相对接,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及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挑战,支持银发经济发展,并与中国携手,助力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全国各地。我们认为,中国蕴含着巨大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将中国的先进知识与经验分享给“全球南方”国家——这正是联合国践行“不让任何人掉队”原则的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理念。

作为联合国驻华协调员,今天(5月17日)我和大家一起庆祝联合国家庭日。所有联合国驻华机构,包括26家联合国下属基金、项目和专门机构,都参与其中。各机构负责人、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悉数到场,共同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这一重要里程碑。尽管当前挑战重重,但我们决不能丧失希望,必须满怀希望。在我看来,中国这样的国家,为我们注入了希望之光。

此外,10月24日我们还将庆祝联合国日,目前筹备工作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将是又一个意义重大的活动。

(本期人员:主编:郑海滨;编导/采访:白璐;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刘凯;摄影:董宁)

【责任编辑:白韵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