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

2025-05-29 14:01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孔令瑶)2025年5月28日,《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召开。该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发起、能源基金会支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完成。十余家单位二十余名专家出席了发布会,结合报告主要内容共同探讨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工业低碳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未来路径。

image.png

图为与会专家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以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发布会上致辞。致辞专家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国家战略,工业部门在深度低碳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工业低碳转型中,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是驱动各工业行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在此背景下,亟需聚焦我国工业碳中和的战略需求,系统部署前沿低碳技术,明确关键技术路径,构建综合解决方案体系,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报告发布环节,报告总召集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结论。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构建了覆盖主要行业和减排环节的技术图谱。报告指出,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共性技术,合计贡献工业技术减排潜力的近80%。技术演进路径上,2025-2035年是我国工业部门低碳流程技术大规模应用期,能效提升技术、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技术将推动工业碳排放显著下降。2035-2050年是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用期,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技术加速发展,用氢(绿氢)成本的下降及技术成熟度提升促进氢能替代技术规模应用。2050-2060年进入碳移除托底技术深度应用期,CCUS技术成熟应用为工业碳中和托底。

结合研究结果,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通过规划部署工业碳中和关键技术一揽子重大工程,持续强化碳市场对工业碳中和技术的激励作用,通过科技专项加快碳中和共性技术的研发突破与示范推广,并构建有利于碳中和技术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加快部署产业化路径清晰、减排潜力大的共性技术,推动中国工业部门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转型。

image.png

图为报告封面

【责任编辑:王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