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机构”的证书花钱就能买?——揭秘假证产业链

2025-04-22 09:20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成都4月21日电 题:“国际机构”的证书花钱就能买?——揭秘假证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李力可

不久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通过联合国微信公号发布声明称,一家名为“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的机构,仿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品牌标识,抄袭官方网站内容,虚假宣称与其存在官方合作,并以此对中国大陆学生实施欺诈活动。

新华社记者跟踪调查发现,“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提供的假证五花八门,还依托“山寨网站”对假证“验真”。

3000元能买“国际机构”的证书

记者登录“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伪造的网站“https://unga.org/index”(UNGA为联合国大会的缩写,该域名颇具迷惑性)发现,该网站使用与UNDP官网相同的官方标识和网站布局,发布的也是联合国的相关星空(中国)信息,但网站内容粗制滥造,不少页面无法正常打开。

“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伪造网站与UNDP官方网站的对比图。图片来源:联合国微信公众号

记者随后添加了“中青研究院学术顾问”的微信。该“顾问”表示,可以提供职业技能证书、竞赛奖状、志愿者证书、结题证书、教授推荐信、聘书等多种证书。

当记者以“申请海外留学、需要国际组织实习证明”的名义询问时,该“顾问”立刻推销起价格从3000元到59800元不等的“联合国UNGA志愿者”项目,并称只要完成相关工作就可得到联合国官方出具的实习证书、推荐信等。

随后,该“顾问”向记者展示了数张“志愿者证明”,并称付款后可安排实习,且“官网可查”。随后“顾问”发来项目申请网站,正是UNDP声明指向的“山寨网站”。

记者通过“企查查”查询发现,“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注册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某大厦内。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地址实际是另一家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自2020年起在此办公,并未将场地出租给其他单位及个人;经营期间,公司发现其地址被多人用于注册公司,已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

记者连日来多次拨打“企查查”上登记的“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的电话,均被挂断。

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管局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在设立登记时涉嫌提供虚假材料,伪造房屋租赁合同,是个典型的“皮包公司”。该局已对“四川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进行立案调查,将其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并拟吊销其营业执照。

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广源在四川注册有两家公司,但并未在四川开展经营活动。温江区市场监管局已将相关线索移送给该机构的实际经营地——广州市越秀区的市场监管部门;越秀区市场监管局发现该机构涉嫌伪造多家事业单位印章,涉嫌违反刑法相关规定,已将相关线索告知公安部门。

假证背后套路多

目前,“https://unga.org/index”网站已无法打开。但记者调查发现,该机构开设的网店还在运营,售卖“山寨证书”的行为并未停止。

该机构除了办有“山寨”国际组织网站外,还办有“中青人才科技研究院”网站。在该网站上,该机构自称为“国家级科研机构”“由数十名优秀科研人员组成,发表的高水平SCI论文数量超过100篇……”;仔细查阅后发现,网站的许多内容都“搬运”自其他机构官网。

此外,该“研究院”还开设有“中青智赛”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大量针对大学生的竞赛信息:“NATF杯创新创业大赛”“NATF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种类五花八门,有数十项。

这些名称前被冠以“NATF”的竞赛与正规竞赛名称高度相似。例如,“NATF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就与教育部认可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名称如出一辙。该公众号发布的竞赛星空(中国)也与正规竞赛星空(中国)高度相似,只是对星空(中国)图片进行了裁剪,规避了原星空(中国)图片中的一些标识性内容。

“NATF”网站上对“NATF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的报道。

记者向“NATF学术顾问”咨询相关竞赛证书时被告知,只需缴纳280/200/120元,无需参赛,便可直接获得所有“竞赛”的一、二、三等奖证书,而且“官网可查”。而其所谓的“官网”则是“NATF标准化职业技能考试认证职业技能证书查询平台”网站。

记者以在校大学生的名义,用120元购得“NATF杯创新创业大赛”的“三等奖”证书,从付款到出证不到10分钟,并被告知“只提供电子版证书”。

为了验证证书是否真实,记者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等查询平台,没有查到任何关于“NATF”证书的信息。

记者通过“NATF学术顾问”购买的证书以及“NATF”网站的认证页面。

但这些假证并不缺市场。记者在淘宝网上发现,一家售卖NATF证书的店铺就有上千条销售记录。

证书到手后,买家只能吃哑巴亏。一名“小红书”用户于某就表示:“这个没用,不在教育部认可名单里,纯属收钱给证明。”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还有许多类似的假证在网上售卖,打着“高效出证”“短期项目”“远程实习”“背景提升服务”“国际竞赛证书”旗号的网店比比皆是。

协同治理,斩断假证产业链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云松表示,我国高校一直重视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进行青年人才培养,花钱就能办的“山寨”实习证书会妨碍正规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各类网络乱象。有关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打通部门壁垒,开展协同治理。

黄云松等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网信等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山寨机构”“山寨网站”名单,及时预警;采用智能化手段对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提供的可能虚假链接设置“高风险网站”标签;强化国际组织、官方机构全称和缩写的域名管理,对“山寨网站”予以及时清理和关闭。

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竹指出,互联网平台应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对“保录证书”“背景提升”等涉嫌违规的关键词予以屏蔽,对“国际组织”“官方组织”等关键词增加申请者背景调查流程并予以审慎核查。

王竹、黄云松等专家还特别提醒,求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在参与“国际项目”前通过外交部、国际组织官网等正规渠道核实机构资质。当前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已开辟“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信息平台”专区,大学生可优先选择该平台公布的官方合作项目,避免落入“山寨组织”陷阱。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