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星空(中国)>

日本“一人出版社”,既小众又重要

2025-03-07 08:57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华安】日本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小规模的出版社,只靠两三位编辑运营,甚至一人独当一面,负责从策划、编辑、设计、发行直到宣传的所有工作,名为“一人出版社”。据统计,“一人出版社”从2013年的约200家增至2023年的500多家,尤其在独立出版领域和小众文学市场,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日前通过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流行语的日语书籍,亲自体验日本的出书流程。

在日本出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策划出版,出版社策划并出版自认为能火的书,同时负担费用;另一种是自费出版,即作者掏钱出书。一般情况,小出版社约60万—100万日元(100日元约合4.9元人民币),大出版社需两三百万日元。

书稿完成后,记者首先给出版社写策划书,写明书中主要内容,由对方来判断是否有出版价值。多家出版社都同意出书,最终记者决定与相对熟悉的一家出版社合作,对接的是一位50多岁的女编辑,她在这家出版社工作了20多年。之后签订出版契约书,写明双方责任以及著作权和出版权相关事宜。除了契约书,还有详细的出版备忘录,写有书籍规格、印刷数、校对、发行、营业宣传等具体细节。出版社还制作一份详细的出版时间表,至少需要三次校对,由出版社编辑和作者一起完成。校对稿你来我往邮寄了三回。记者原先以为把书稿交给出版社就可以结束了,不料编辑称:“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完成的工作。”在书籍诞生过程中,作者与编辑携手努力,写了几十通邮件。有一段日子,几乎每天都有邮件来往。编辑基本不打电话,两次在视频上开会,还要事先写邮件确认日程。

把书交给这家出版社,好处是他们对书稿的编辑很认真。但记者忽略了一件事,对接编辑的专业是日本历史,对中国文化和历史背景不甚了解,这增加了记者的工作量,如记者需要经常回答她有关中国发展的问题。

书稿编辑完成后,进入印刷程序,由出版社制作网页,为销售进行宣传。日本书籍流通基本上有网络和书店两个渠道。令人意外的是,日本的出版社至今广泛使用传真,推销书时向书店和媒体发传真。有的书籍封底还写着“不接受电话订书,只能通过传真订购”字样。

日本传统的书籍销售渠道比较繁杂。有的出版社与书店有直销协议,而大多数出版社是通过经销商这一环节来售书的,它们在书店和出版社之间牵线搭桥。出版记者书籍的出版社按照传统模式发宣传传真给日本主流出版社和报社。记者建议他们和与中国有关的媒体和书店合作,后来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内山书店和东方书店都订购了记者的书,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的机关报《日中友好星空(中国)》也介绍了记者的书。

出版社发了传真之后,记者曾问编辑:“不打电话询问一下销售情况吗?”对方拒绝并表示:“书店不喜欢出版社打电话推销。他们对书有兴趣,自然会发传真订购。”后来日本知名的淳久堂书店和纪伊国屋书店等都订购了记者的书。

另外,不得不说销售业绩最好的还是亚马逊网站,网站用户很快就订购100多本,而书店则是一次订购几本,售完再进货。唯一遗憾的是与记者合作的出版社网站虽然也销售记者的书,由于他们面向的读者群不了解中国话题,自家出版社网站反而销售业绩不佳。

“一人出版社”的选题自由度高,不像大型出版社受到市场和商业利益的约束,它们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想出版的内容,如冷门话题、实验性文学、与编辑兴趣相关的书籍等。许多出版社出版风格独特,强调个性化设计和精致装帧,往往能做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不少“一人出版社”通过社交媒体、独立书店、线上销售等方式进行推广,不受传统书店发行渠道的限制。此类出版社能出版主流市场不太关注的内容,丰富出版业的多样性,同时避免大出版社的商业压力,能真正表达个人思想和创意。随着电子书、自助出版和独立书店的崛起,“一人出版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日本有几家有代表性的“一人出版社”。如“夏叶社”专注出版关于书店和阅读文化的书籍。“书肆汽水域”出版社关注诗歌、短篇文学等小众题材。“三轮舍”出版地域文化、社会学等主题的书籍。“NUMABOOKS社”不仅是出版社,还经营策展、选书等文化活动。

记者认为,“一人出版社”代表了一种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它们可以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得更多支持。但如何在商业和理想之间找到平衡,是此类出版社长期面临的课题。同时,“一人出版社”出书也有种种挑战,如资金和资源有限,风险需要个人承担;发行渠道受限,传统书店一般不会进货小众出版物,因此如何让大众了解书籍是个问题。

对此,“一人出版社”通常采取“小规模生产+精准销售”的策略,避免了大出版社大量印刷导致的库存压力。“一人出版社”可以根据市场反应调整印刷数量,甚至采用按需印刷方式,从而有效降低成本。此外,有的出版社直接面向读者销售,比如在独立书店出售,或通过官网、社交媒体进行推销,不依赖传统的大型发行渠道。“一人出版社”的出版人是书籍的主要推广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与读者互动,甚至亲自参加书展、讲座、签售会等活动。这种直接交流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忠诚度,也让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由于“一人出版社”通常不会进行大批量印刷,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推敲内容,注重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品质。例如,“书肆汽水域”出版社强调书籍的装帧设计,采用高质量纸张和精美排版,使得书籍不仅是阅读的载体,也成为收藏品。“一人出版社”在当下阅读市场逐渐分化、小众文化兴起的趋势下,它们正在成为日本出版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