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干活的没证,有证的不干活”乱象如何破解?

2024-09-11 09:19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仅凭证书就能获取不菲的报酬,证书需求催生考证和“挂证”热——

“干活的没证,有证的不干活”乱象如何破解?

阅读提示

持证人不参与挂靠单位的工作,却能获取不菲的报酬和利益,工程建设领域“挂证”乱象时有发生,不少中介积极为求证方和持证人“牵线搭桥”。“挂证”行为的存在导致工程项目中出现人证分离的现象,给工程项目质量埋下隐患。

“一级房建证,贵州、湖北的单位,挂靠3个月,5000~6000元;浙江的单位,挂靠一年,1.7万~1.8万元,上全年社保”“证书挂给我,你等着收钱就行”……近日,北京的张先生收到一位中介发来的上述信息。张先生说,自从去年他将自己的一级建造师证分享到社交平台后,隔三岔五就有中介私信询问其是否愿意将证书挂靠出去。

证书挂靠,是指将个人的职业资格证书,挂到非供职单位名下,持证人平时不参与挂靠单位的工作,却能获取一定的报酬或其他利益。不菲的报酬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某些非从业者为了“挂证”而考证。“挂证”行为的存在也会导致工程项目中出现人证分离的现象,干活的没有证,有证的不干活,给工程项目质量埋下严重隐患。

为进一步打击“挂证”乱象,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表示,决定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但记者采访了解到,“挂证”乱象仍存在,不少中介积极为求证方和持证人“牵线搭桥”。

证书需求催生考证和“挂证”热

与张先生联系的中介,自称是北京通州一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人员,其展示的营业执照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劳务分包、施工总承包等。该中介介绍,公司在北京开展“挂证”类业务已有10余年。

据多位中介介绍,企业寻求证书挂靠的用途包括投标、资质审核、资质维护和新办等,挂靠时间长则一年,短则两三个月,费用在几千至两三万元不等。

在某大型建筑公司二级单位工作的李杭行曾参与过多个项目的管理,据其透露,公投类项目一般都会要求投标单位有若干名一级建造师,总承包项目的项目经理必须有该证书,有些大项目对总工也有要求,平时维护公司资质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不同证书。

记者查询发现,以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为例,三级资质的条件就包括: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5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4人,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6人,且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齐全等。特级、一级、二级资质对相关证书持有人数要求更高。

证书需求催生了考证和“挂证”热,其中不乏一些跨行业者、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

湖南的徐俐俐陆续考下了建筑中级工程师、土建监理工程师证、土建一级造价师证、建筑一、二级建造师证等。谈及考证原因,她直言:“多考证就是想看哪个证价格高就挂靠哪个。”

“唯一社保”能否遏制“挂证”乱象

据了解,常见的“挂证”方式有两种,一是委托派遣,即中介机构与持证人签署“委托协议”后,为其提供“聘用企业”;一是持证人与企业直接签署用证协议,企业为其支付挂靠费,并为持证人缴纳五险,伪造劳动关系等。

为确保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一致,防止“挂证”等违法违规行为,工程建设领域要求社保与证书挂钩。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的市场上,长期“挂证”确实通常伴有“唯一社保”的要求,即要求“挂证”者的社保跟着证书走,由挂靠单位代交。但是,短期“挂证”多不涉及社保转移问题。

要求注册单位与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一致,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挂证”乱象,但是记者从几名中介处了解到,该要求仍无法杜绝“挂证”乱象的存在。“只要不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人员,社保与证书注册单位不一致也可以挂靠,因为有关部门只重点查这些人员的‘挂证’问题”。一位中介如是说。

从事建筑劳务分包的张伟向记者透露,还有一种“挂证”情况是工程建筑领域的一些从业者转行或换工作时,将证书和人事关系留在公司,公司每月为其发放基本工资和缴纳社保,但其从不到该公司上班,只在公司需要时配合证书使用。这种较为隐蔽的挂证方式,也是查处的难点之一。

针对“挂证”乱象的危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任国友分析指出,“挂证”行为本身违反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一旦被查出,持证人可能因此面临法律制裁。如果挂靠的工程项目出现问题,如质量、安全等事故,持证人作为名义上的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人员,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甚至承担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证人还可能因参与挂靠行为而被吊销职业资格证。

应鼓励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

任国友表示,“挂证”行为往往涉及的行业部门多、领域多,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无法有效共享信息,导致发现和查处证书挂靠违法行为都存在一定难度。

不过,多名受访者表示,近两年随着市场发生变化,以及相关部门严查“挂证”乱象,挂靠费用不复从前丰厚。徐俐俐遇到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目前“行情不好”,她只将一级监理工程师和一级造价师证挂到了江西的一家单位,一年费用两万多元,“要是在前几年,肯定不止这个价”。

任国友认为,要从根本上治理“挂证”乱象,需要多管齐下。首先,从管理部门角度看,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并逐步完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使用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对“挂证”行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三是优化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鼓励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任用不仅依赖证书,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

从企业层面看,任国友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格审查制度,避免挂靠行为的发生。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培养与引进人才机制,降低对外部证书的依赖。此外,持证人也要加强自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挂证”行为,对于发现的“挂证”行为或线索,应主动向相关部门举报,为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记者 陶稳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