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进厂“打工”、人机共融——解码人形机器人发展新趋势

2024-08-26 09:27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手持遥控器轻推左手摇杆,机器人即刻迈开双腿向前行走,右手遥感控制灵活转身,像人一样轻巧移动起来,还能实现握手、下蹲、落座等动作。”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记者尝试控制一台人形机器人,无需学会复杂的操作指令,也能轻易上手。

“这台今年推出的量产G1型机器人,价格为9.9万元人民币起,目前已被很多实验室和企业所采购,它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开发学习,不断精进技能。”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黄嘉玮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用遥控器操作G1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郭宇靖 摄

踢足球、写毛笔字、弹奏古琴、诗词对答……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技能让人眼花缭乱。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的第十个年头,与会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正助力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变身“智慧体”,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从应用看,传统人形机器人的“花拳绣腿”已经变为具体的应用加速落地,一些先进产品开始进厂“打工作业”,实现“人机协同”。

在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优必选公司展示的机器人格外引人关注。今年以来,该公司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红旗等多家车企“打工”实训,在制造业的典型场景下,向规模化应用突破。

博览会现场展示人形机器人如何进厂“打工”。新华社记者 郭宇靖 摄

“人工智能大模型极大加速了人形机器人发展进程。”优必选科技人形事业部运控算法负责人葛利刚说,目前实际训练情况来看,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的效率约为人的20%,预计未来1至2年内,通过不断调优,这个数字有望提升接近100%。但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意味着综合效率将超过人。

在他看来,未来3至5年,人形机器人和人类协同工作的场景将越来越多,可以把劳动者从危险繁重恶劣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

不仅如此,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情感交互将越来越紧密。在博览会上,具身智能机器人“天工”能够与观众对话交流,通过语音接收并响应指令,将指定物体抓取并置于指定位置。这背后是具身智能平台训练的视觉语言大模型,确保了对不同场景任务的理解能力。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天工”。新华社记者 郭宇靖 摄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技术负责人车正平说,所谓“具身智能”,可简单理解为“具有身体的智能体”,它将更好实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未来生活场景中,无论出去吃饭还是购物,人形机器人都将扮演更多角色融入人的生活,既有亲合力,又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和服务。

从“卷运动能力”到“卷实际价值”,各大厂商相互竞逐的背后,来自技术的有力支撑。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表示,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融合语音、图像文本、传感信号等多模态信息,为人形机器人的感认知和决策规划,提供了更强的理解、生成和关联能力,以及提升在复杂场景任务中的泛化能力。

除了技术和应用快速迭代,产业支撑也是人形机器人加快成长的最好例证。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全力构建从算法突破、模型研发到场景创造、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我们将加快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到2026年底将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孔磊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作大会主旨报告时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正在驱动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发生蜕变,产业链加速重塑。当前中国正在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迈向更高水平。“人机共融的智能时代已经加速到来。”他说。(记者郭宇靖、吉宁、阳娜)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