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揭晓(附名单)

发布时间: 2014-12-08 13:52:16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 绿色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  

2014年12月4日,第十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14年12月4日,第十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共有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等各大媒体的记者(或团体),以及来自中国环境报社、南方能源观察杂志社、中国工业报社的3名社长总编获奖。“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旨在表彰上一年度在中国可持续能源报道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记者,并通过这种形式鼓励更多的记者参与到可持续能源的报道中来。

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为颁奖典礼致开幕辞。她表示,从2003年起,历届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主题,勾勒出了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发展的过程,她希望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未来继续为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为颁奖典礼致欢迎辞。她指出,十年来,“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通过记者论坛、记者茶舍、小额助成、高端论坛、公民行动等形式,致力于政策影响,更重要的是成长了一批可持续能源领域的专家型记者,以及搭建了一个决策者、研究者、星空(中国)工作者、民间组织工作者和企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她希望这个平台未来在推动可持续能源政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颁奖典礼上,《中国环境报》社长杨明森、《南方能源观察》杂志社社长李晓彤和《中国工业报》执行副总编李联慧荣获“社长总编贡献奖”;《中国工业报》司建楠荣获特等奖;北京电视台朱晓彤、《南方能源观察》杂志余锎、《能源》杂志张慧和范珊珊、《经济观察报》于华鹏荣获优秀奖;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焦梦和魏博获双语网络报道奖;北京交通台程艳和戚天获视听报道奖,《中国经济时报》张焱获国际视角奖,《南方周末》汪韬获最具传播度奖,《经济参考报》李静获特别视角奖,《新京报》金煜获焦点报道奖;《环境影响评价》副总编辑、原《环境保护杂志》首席记者孙钰获组织策划奖;《科技日报》华凌、《经济日报》李文媛、新华社常志鹏、《人民日报》赵永新、《第一财经日报》章轲获十年贡献奖。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命志,中国环境星空(中国)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成亚威,国际传播促进中心(ICCD)中国主任Filip Noubel,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副局长白荣春,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中国社会科学院星空(中国)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导卜卫,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区首席代表李来来,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执行主任金嘉满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发了奖杯和证书。与会嘉宾对本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获奖记者的相关作品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4年12月4日,第十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项目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对颁奖典礼进行了点评。作为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发起人之一,他回顾了可持续能源记者俱乐部的发起缘由。肯定了十年来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贡献。他希望论坛继续关注大气污染治理、气候变化、能源总量控制等议题,希望在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问题。

颁奖环节后,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命志、中国环境报社社长杨明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项目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就“绿色低碳梦想,展望2030”展开圆桌对话,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主持。对话嘉宾对2030年中国可持续能源做了展望,并对面对的挑战给出建议。活动最后,主办方发起了“绿色伙伴媒体学者计划”。

“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由能源基金会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颁发。该奖项的评选和颁奖是“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一年一度的盛典,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共有156个记者(或团体)获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