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全国统筹的“网上电力超市”来了

2025-07-25 08: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方案》创新提出了“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的模式。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西北的“风光”(风电、光电)点亮大湾区的灯光,来自云南、贵州的水电也将更常态化地支撑长三角工厂的运转。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复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原则同意两家公司报送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明确今年将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有力支撑度夏期间电力保供,并探索达成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

7月11日,这份复函连同《方案》一起对外发布,标志着全面打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以下简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正式落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覆盖全国的“网上电力超市”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部署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任务。10年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行业格局基本形成,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电”到“市场电”的重大转型。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1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6.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17%提升至63%。

作为我国电网建设运营的两大经营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2024年,全国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4万亿千瓦时,较2016年增长了10余倍。在清华大学教授、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夏清看来,我国的电力交易,已经突破了以省为主体的独立市场运营模式,“现在就差把国网和南网衔接起来这‘临门一脚’”。

但自2002年“厂网分离”的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就一直各自承担不同片区的输配电业务,因规则差异、系统特性不同等,两个电力市场彼此间存在着天然壁垒,电力互济主要靠政府间协议、应急调度等,阻碍了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两个电力市场的分割,也成了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一个关键堵点。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此次发布的《方案》明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可联合开展电力交易的组织、发布与结算。这就意味着,在两个电网经营区间,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电力交易将从此前依赖计划调度,变成市场化操作。

目前,我国已经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建成了“闽粤联网”“江城直流”等“电力高速公路”,实现电网之间的“硬联通”,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的建立,打破了市场分割,实现了两个电网经营区之间的“软联通”。“这有利于实现电力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电力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互保,进一步发挥电力市场保供应、提效率、促转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也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和标志性成果。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部主任张显介绍,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将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北交”)、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交”)、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联合组织。北交和广交将分别收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内的跨电网交易需求,并通过交易平台交互实现跨电网经营区购电与售电的精准匹配。跨电网交易将不收取交易费,电价水平也将随行就市。

针对不同交易类型,《方案》详细设计了交易组织、安全校核、交易执行等跨电网交易业务流程,同时明确了跨电网交易的安全校核及执行原则,以及交易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互认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创新提出了“一地注册、全国共享”的模式。

通俗来讲,“一地注册、全国共享”就是电力市场主体在一个地方注册后,便可以在两网经营区内灵活开展交易业务。同时,蒙西电网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一机制实现与南方电网经营区的交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次机制创新,有效破除了市场主体跨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制度性和技术性障碍,打破了不同电网运营区间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和壁垒。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看来,上述机制的建立,相当于搭建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超市”,市场主体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同时,还能基于一套统一的制度和规则实现跨经营区交易,“实现了电力资源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上的自由流动”。

绿电跨网交易走向“常态化”

绿色电力交易是跨电网运营区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有超过50%的新能源发电量通过市场化方式消纳。2024年,我国绿证绿电交易合计电量达44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4%。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给系统带来了较大的随机性、波动性,“依靠大电网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富余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比如,我国东西部存在着2到3个小时的时差,当国网区域新疆光伏集中发电,消纳困难,南网区域广东太阳就要落山,光伏发电下降,但用电负荷却迎来了晚高峰,两网之间存在较大的电力消纳互济潜力。”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谢开看来,跨电网运营区绿电交易,就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一把“钥匙”。

围绕绿电交易,《方案》明确单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可作为交易基本单元,参与跨区交易,且北交、广交要共享绿电交易溯源信息,共同形成溯源结果。从今往后,绿电在这张覆盖全国的大电网中自由流动将成为常态。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西北的“风光”(风电、光电)点亮大湾区的灯光,来自云南、贵州的水电也将更常态化地支撑长三角工厂的运转。

谢开介绍,在新机制的框架下,有关单位已经开展了多次跨电网经营区绿电交易试点,有力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例如,今年3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依托“闽粤联网”工程,完成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连续22天把来自广西、云南的绿电送至上海。近日,广交与北交还成功达成7月至9月南方送华东电力互济交易,超20亿度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支持当地的电力供应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电力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复函中要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支撑电力保供。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跨电网交易常态化开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按照计划,我国将在今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韩放指出,未来,随着更多跨经营区输电通道项目落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应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扩大经营主体范围、逐步实现连续开市。

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方案》提出了跨电网经营区交易的工作目标。具体来看:今年,要在年度、月度、月内、现货等交易周期,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未来,网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逐步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现货交易实现日前、日内连续开展;远期,要推动两网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最终实现各自经营区内和跨电网经营区间交易融合开市。

随着跨电网运营区交易机制的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有关部门将持续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总体设计,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健全配套政策,推动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