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核能行业须实现业务流程贯通

2025-07-25 08:45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答题”,对于核能行业来说也不例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人工智能与核能呈现双向融合发展态势。一方面,核能行业积极推动数智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程设计研发、工程建造、智能运维、智能决策等方面;另一方面,核能作为低碳清洁、安全稳定的能源,也越来越受到人工智能算力行业的青睐。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创新、积累、迭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正加速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也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技术工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炳华说。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正由各环节、单业务层次应用,向跨业务、跨企业流通贯通与融合应用迈进。

转型成果不断涌现

王炳华介绍,“十四五”以来,核能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创新成果不断孕育、诞生、爆发。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高级经理蔡盛介绍,在核电研发设计方面,行业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建模、数字仿真,打造数字反应堆、核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平台,助力机型安全性、先进性提升,加速新机型研发。在数字化新基础能力方面,行业企业打造核工业数据中心、云平台、“核+北斗”等基础设施,并制定数据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核能行业的巡检和管理模式。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军介绍,数字技术可实时监测核电厂运行情况,及时有效管理核电厂运行风险,保障电厂运行安全;同时,通过数据运营平台打造的业务数据应用能力中心等,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保障电厂安全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给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程所所长张琳以保障核电机组安全性为例说,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等技术,可实时分析和预测核电站运行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

融合应用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总体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开展了可视、可测、可控层面的单业务浅层次应用,尚未实现跨业务、跨企业的流程贯通与融合应用,与自动、自主、自发层面的智能化深层次应用还有较远距离。”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副主任苟峰说。

核电运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韶阳分析,在现在的核电业务生命周期中,各环节数据往往由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人员掌握,如何实现各环节业务协同,是企业要重点攻克的问题。在他看来,各单位应开展广泛交流,制定新形势下的数据交流模式,积极尝试伴随式移交等先进的数据贯通理念,为核电智能运维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基础。

王炳华认为,面对阶段性问题,核电企业应当从转型广度和深度这两个核心维度分析数字化转型的未来走向。就转型广度而言,应打通内外部价值网络,与产业链相关方共创新价值模式,推动关键业务创新变革。就转型深度而言,应提升核心业务的数据驱动、智能自主等能力,提升产业链全范围内要素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综合利用水平和创新开发潜能。

“要规范并统一通用性业务,实现‘车同轨,书同文’。”张琳认为,接下来,应推进全流程贯通,形成打通“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的工作格局,助力核能企业管理效能提升。

“核能行业数字化转型相较于其他行业起步较晚,这与该行业需要确保绝对安全有关。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借鉴并应用国内外数字化转型成熟经验和做法,确保转型走得稳、走得实。”苟峰说。

文军说,面向未来,应继续深化统筹,从智能化运行控制、数字化维修、智能设备管理、智能安全管理、数据运营治理等方面入手,以数字化建造、数字化运维推动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