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中国科学家实现新型半导体光伏研发突破

2025-07-23 08:47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据新华社电(记者孟含琪、金津秀)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自由基自组装分子材料,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空穴传输层性能不足与难以大面积均匀制备的难题,相关技术获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效率认证。这一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发布。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但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广泛使用的有机自组装分子的性能仍处于瓶颈,尤其存在载流子传输能力不足、化学稳定性差以及大面积溶液加工难度高等关键问题,最终导致电池的性能低、量产难,制约产业化落地。

针对这一难题,长春应化所秦川江研究员、王利祥研究员等团队历时3年,自主研发出“双自由基型自组装分子”并引入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

为验证材料性能,周敏研究员团队创新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技术开展精准测试。结果显示,新材料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载流子传输效率及稳定性均显著优于传统材料,载流子传输速率提高一倍以上。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