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垃圾不够烧”背后的产业变局

2025-07-21 08:57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现在,我们发愁的是垃圾不够烧!”6月23日,陕西西咸新区北控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咸北控”)副总经理马科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设计处理能力每天3000吨,实际进厂垃圾仅2000吨左右,4台焚烧炉常年只能开3台。

“中国的垃圾不够烧了”,这个话题近日频频冲上社交媒体热搜。从“垃圾过剩”到“垃圾不够烧”,垃圾焚烧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垃圾焚烧发电厂下一步该怎么走?

技术世界领先

走进西咸北控厂区,绿树成荫的园区内闻不到一丝异味。如果不是隔着玻璃看到垃圾运送车进料区、垃圾堆料场等区域,记者很难想象这里每天要处理上千吨生活垃圾。

“我们采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炉排炉技术,热效率比10年前提升了40%。”马科军指着中控室大屏幕上的焚烧线介绍,垃圾在近1000摄氏度的高温下充分燃烧,据检测报告,二噁英排放浓度仅为欧盟标准的1/10。

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产业技术自主化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4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首套国产化垃圾焚烧炉,并应用于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2005年,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打破核心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真正的突破是在智能化领域。”马科军边演示智能燃烧系统边介绍,“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燃烧控制系统,能根据垃圾成分自动调节炉排速度和风量,使热效率稳定在85%以上。”这套系统让西咸北控每年可多发电15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1220吨。

此外,西咸北控还建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通过炉内实时数据预判燃烧状态。三维可视化界面实时显示着4条焚烧线的2000多个监测点,当热值传感器检测到垃圾含水量骤增时,系统便自动启动应急模式,提前加大干燥段热风量,将燃烧温度波动控制在2摄氏度内。

垃圾焚烧产业升级的同时,我国企业、技术、标准等也在加速“走出去”。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我国近半数垃圾焚烧项目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形成“清洁、高效、兼容、和谐”的先进体系。“我们正联合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向全球推广中国标准,宣传和展示中国垃圾焚烧方案的优势,彰显技术硬实力。”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云高说。

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垃圾焚烧项目(含已签约)达79个,项目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

供需矛盾显现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6236.62万吨,无害化处理能力115.55万吨/日,无害化处理量为26198.58万吨。据研究机构调研,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仅为约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李凯举例说,西安目前有5座垃圾发电焚烧厂,设计处理能力1.27万吨/日,但实际垃圾量不足万吨。

在华东某省,3家焚烧厂为争夺有限的垃圾资源,将处理费从80元/吨压到50元/吨。“这个价格连成本都覆盖不了,但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接受。”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透露。

这种“饥饿现象”背后是规划与现实的脱节。“很多项目规划按户籍人口测算,但实际常住人口可能少30%。”李凯分析说,一些地方政府为降低垃圾外运成本,倾向于自建焚烧厂,缺乏跨区域协调机制。此外,部分县镇由于垃圾收集率低、填埋处理惯性等因素,也造成了可焚烧垃圾供应量不足。

那么,“垃圾不够烧”是否意味着可以多制造垃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多位受访专家分析,垃圾焚烧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把垃圾焚烧厂需要“吃饱”作为鼓励制造垃圾的理由是本末倒置。从经济性角度看,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环节都需要费用,而发电收益远远无法覆盖所有费用。产生的垃圾越多,社会付出的经济代价就越大。从污染排放角度看,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垃圾焚烧量成正比,产生的垃圾越多,焚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就越多。因此,垃圾减量化仍是大势所趋。

服务价值重塑

一边是“垃圾不够烧”的现实,一边是垃圾减量化的趋势……挑战之下,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如何寻找新出路?

在西咸北控的卸料平台,记者看到除了生活垃圾外,还有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和园林绿化垃圾。“我们开发的污泥协同处置技术,能让污泥掺烧比例达到40%左右,是行业认知的4倍。”马科军介绍,西咸北控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蒸汽,配套建设了能源绿岛供热项目。项目一期已于2023年11月建成投运,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每年可替代标煤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6万吨,相当于种植150万棵树。“垃圾焚烧后会产生残渣,可将其中的贵重金属提取出来制备再生材料,其余的骨料可用于制作环保砖、环保砂等建筑材料。”马科军说。

在郭云高看来,垃圾焚烧产业未来的竞争不在规模,而在服务价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建设绿电直连项目,这有利于推动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如果能与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的用电大户开展电热气联供,有利于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剩余的低压蒸汽还可用于污泥干化,形成闭环处理,双方都受益。”马科军说。

在提升服务价值方面,已有一些垃圾焚烧发电厂展开探索。在北京安定循环经济园区,垃圾焚烧与医疗废物处理、餐厨垃圾处置形成产业链;在深圳,一垃圾焚烧厂变身环保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者超10万人次……

站在新的产业拐点,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从“环境负担终结者”转变为“城市服务提供商”,既可以通过能源网络深度嵌入城市生命线系统,也能以科普教育、碳交易服务、数据监测等软性服务重构产业价值链。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