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煤价持续下行,煤炭行业破局谋变

2025-07-17 08:5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煤、焦炭等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订单减少、成本倒挂,当新能源浪潮与市场周期共振,煤炭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曾经的“黑金”产业,是否只剩下夕阳余晖?煤炭资源型城市与煤炭企业,又该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走进多个煤炭主产区,深入矿井巷道、企业车间、运输一线,与矿工、企业管理者、行业专家等开展交流。调研发现,煤炭行业虽经历阵痛,却展现出强大韧性——煤化工车间里“乌金”变“精材”,数字平台打通产销壁垒,绿色发展重塑产业逻辑……这些积极探索表明,传统能源的价值,不止于“燃烧”,更在于“重生”。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双重命题”下,煤炭行业正以改革创新为笔,书写从“资源依赖”到“价值创造”的新答卷。

多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波动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释放,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煤炭行业整体承压运行。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煤炭现货交易价格(CCI指数)为62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63元/吨,降幅29.8%,低于电煤长协基准价675元/吨。

记者探访我国北方多个煤炭主产地区时发现,一些矿区煤炭运输频率减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联创煤炭物流园负责人闫浩智介绍,物流园周边虽有约30座煤矿,年产能达4000万吨,但目前园区内运输车辆整体活跃度不如往年。

在西北地区一座年产能1600万吨的大型煤矿库存区,堆放的煤炭覆盖着防尘网。该煤矿负责人赵永介绍,目前主要以控制库存、稳定经营为目标,当前煤炭价格尚未跌破成本线,企业仍具备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主要目标是等待市场回暖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多因素交织致使此波煤炭价格持续走低。

供应端扩张猛烈,打破市场供需平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至4月,全国累计原煤产量达15.8亿吨,同比增长6.6%。3月中旬后,国内多数煤矿结束检修,火力全开恢复生产,市场供应迅速回升至高位。与此同时,需求端呈现相对不足。

新能源产业崛起,冲击着煤炭行业。近年来,我国风电、水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迅猛。蒙能集团乌斯太热电厂分管燃料的副厂长任保国表示,今年以来电厂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攀升,4月达1800万千瓦时。新能源电力的兴起,正让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地位从“发电主力”向“调峰配角”转变。

与此同时,进口煤也对国内市场造成不小影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煤炭进口量达5.4亿吨,同比增加14.4%,创历史新高。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当前煤炭价格波动,也对多个行业产生关联影响。长期从事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国能互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温琳介绍,当前煤炭价格波动影响设备、洗选、贸易、物流等多个环节,整体产业链处于调整周期。

在业内专家看来,煤炭行业面临的压力,既是供需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从深层次反映出煤炭行业的发展瓶颈。

一方面,煤炭行业中小煤矿多、集中度低,一些煤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抗周期能力薄弱。内蒙古地区的多名煤企负责人表示,蒙西地区煤企电价比晋、陕、宁、新等地高3倍多,电价成本对煤炭行业盈利水平影响突出。此外,煤企还反映,当前一些运煤专线运费高昂、运量开放不足,造成沿线民营煤矿运输成本过高。成本居高不下的中小煤矿,在煤炭价格下行背景下,很容易最先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煤炭产销协同、上下游协同发展不足。温琳说,煤炭行业投资周期长,产能释放滞后,供给端、需求端未形成紧密联结,易造成“供需错配”。“当需求旺盛时,供给跟不上,价格暴涨;当产能集中释放时,又供大于求,价格暴跌。”他介绍,由于缺少全国性供需监测平台,难以及时调整煤炭生产策略,加之受煤炭消费结构单一、煤电联营模式应用少、煤化工高端化发展不足、长协履约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产业链协同机制还不够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弱。

同时,老矿区转型面临严峻考验,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任重道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张宏等业内人士分析,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等绿色转型目标,我国一些老矿区转型发展面临资源、资金、人才等难题,仍过度依赖传统的“挖煤卖煤”老路子,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相对偏小、标准体系不完善、示范项目建设缓慢。这些问题导致老矿区经济结构单一,对煤炭价格下跌的承压能力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持续下跌,煤企盈利能力下降,这是来自市场的“警示信号”,揭示了我国煤炭仍未摆脱燃料用途主导的发展格局,尚未转变为燃料与原料并重发展。由于化工原料等非燃料用途支撑不明显,煤炭价格对燃料刚需敏感,在需求下滑时缺乏“托底”机制,价格易受较大波动。

4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中,多项内容关切完善煤炭价格。其中,在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方面,提出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在加快重点领域市场建设方面,提出有序发展油气、煤炭等交易市场。

张宏表示,当前煤炭行业面临价格波动加剧的情况,通过建立引导性价格区间调控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过度涨跌,保障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最大产煤地奋力转型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而言,从荒芜到繁荣的“引擎”就是煤炭,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也是煤炭,煤炭可谓是城市发展的“血脉”与“根基”,甚至空间布局、产业生态与人文气质都与煤炭息息相关,其兴衰直接关联着城市的经济韧性、民生福祉与转型底气。曾经靠煤炭起家的城市,如今是否难逃转型阵痛,又如何在变局中锚定新航向?这些萦绕在行业上空的疑问,在我国最大产煤地的探索中逐渐显露出答案。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2024年,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原煤产量达12.9亿吨,以占全国27.3%的比重稳居产量榜首;完成保供任务8.3亿吨,占全国保供总量的34.5%,煤炭保供量、外送量双双领跑全国。

在亮眼数据的背后,内蒙古清醒地认识到,单一依赖煤炭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场关乎产业未来的转型突围战早已悄然打响。

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建元煤矿厂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空中一条蓝色的封闭运煤皮带,将井下采煤直接运送至洗煤厂,实现“产煤不见煤、运煤不落煤”。“这条长度5.2公里、净空高度4米的输送系统,年输送煤炭580万吨,每年可代替汽车运输12万辆次,减少道路扬尘近1吨。”建元煤矿矿长邹明军介绍,“这种运煤方式不仅大大减少了对周围环境、植物的影响,也提高了矿井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安全性。”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一辆辆300吨重的黄色矿用卡车有序运行。“这些‘大家伙’都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技术改造,与它们协同作业的2台推土机和1台700吨液压正铲也已实现远程操控,‘采、运、排’全流程都实现了无人化作业。”黑岱沟露天煤矿副矿长秦少华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促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开发利用,持续践行“减人、增安、提效”并重的发展思路,推动煤矿产业从传统资源开采向智慧化转型升级。

一批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示范煤矿接连涌现。国能准能集团应用的数字化采矿设计软件和远程操控钻机,实现智能穿爆作业,不仅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也大幅增强安全保障能力。龙王沟煤矿持续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融合,已建成涵盖智能综放、智能掘进等10个大类、98个智能化子系统,核心生产环节实现减人增效,高风险工序逐步实现由机器替代人力,矿井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

目前,内蒙古七成在产煤矿完成智能化建设,智能化煤矿数量达209处,年产能10.87亿吨,正在运行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达281个,千万吨以上在产煤矿已全部完成智能化建设。

2024年,内蒙古升级并构建起“国能互通能源产业互联网平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煤炭为核心,为煤炭产业链上的2000多家企业提供大宗智能交易、智慧供应链、金融助力、大数据等综合服务。“近3年,平台煤炭交易量超8.8亿吨,交易额超2600亿元。”温琳说,“数智化正在打通供需壁垒,赋能内蒙古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煤化工技术不断突破,煤炭正着力从燃料、原料化身为新材料、新能源的“黑金”。近年来,内蒙古加快培育煤化工、煤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在鄂尔多斯市的内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车车黑色煤炭经过化学反应,变为白色聚乙烯、聚丙烯颗粒。这些颗粒不仅能制成食品包装袋、行李箱、可降解餐具等大众消费品,也是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碳纤维自行车架、芳纶防弹衣等高端产品的重要原料。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内蒙古建立起种类日益丰富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2024年规模以上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我们以煤为基,通过技术赋能,逐步构建以烯烃、芳烃、液氢能源、新材料等为主要发展方向的产业格局,实现了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内蒙古久泰集团总裁崔轶钧说。

作为国家认定的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地处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拥有丰富的优质焦煤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煤焦化基地。近年来,乌海“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产业,全市煤炭就地加工转化率达90%以上,精细化工产品达100多种。

走进乌海黑猫炭黑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炭黑产品进行吸碘值、吸油值测定。炭黑由煤焦油中的高沸点馏分炭黑油经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制得,主要应用于橡胶、油漆、油墨等行业。该公司生产负责人张智广介绍,公司生产的特种炭黑和超导炭黑为煤基新材料产业锦上添花。在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由焦炭和石灰石经过化学反应以及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的透明液体正“大展身手”,这是可以用来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化工产品BDO(1,4-丁二醇),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如今,乌海正聚焦BDO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BDO产业产品交易、标准研究、质量检测3个服务平台,预计到2027年,乌海BDO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30%以上,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煤基新材料产业链正在向下游延伸至石墨烯、针状焦等高端领域,价值链正加速向锂电池、光伏材料等“双碳”赛道的中高端攀升,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写下“以煤为基、非煤超越”的转型注脚。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化学工业处处长云峰表示,目前内蒙古现代煤化工综合产能3835万吨,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产能均居全国第1位,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居全国第2位,煤焦化工产能居全国第3位、产量连续2年居全国第2位。

“今年,我们将深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7年)》,以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为重点,引导自治区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集群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云峰说。

低谷期的价值重塑与路径开拓

煤价曲线持续走低,煤炭行业的前进之路看似雾霭重重。事实上,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产业”和“命脉支撑”,始终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资源。越是在价格低谷期,越需要以长远眼光谋划布局,将“煤文章”做深做实,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长乔世怀等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看,应从维持供需平衡、优化进口结构、保障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发力,同时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长期看,煤炭行业应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从产能优化、物流网构建、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多维度发力,深化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走出价格“大起大落”循环圈,促进煤炭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谨防“以量补价”,促进煤炭供需平衡。当前,全社会煤炭库存持续升高,特别是上中游存煤明显累积,煤炭市场总体呈现供强需弱局面。张宏建议,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主要产煤省份谨防“以量补价”,防止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煤炭行业要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控制成本等手段,提高经营效益。加强煤炭市场运行监测预警,促进煤炭供需平衡,维护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大局。

——控制劣质煤进口,提高商品煤质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指出,要鼓励进口优质煤炭,严格限制低热值煤、高硫煤等劣质煤进口。张宏建议,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煤炭进口秩序,加强国际进口煤市场形势分析,有效控制国际煤炭市场风险。同时,加大国内原煤洗选比例,向社会提供清洁高质量的商品煤。

——保障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缓解煤企运行压力。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建议,行业应规范数据报送,严格奖惩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和行业自律,进一步提高长协合同履约率。乔世怀建议,加快煤炭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将履约率严重偏低的下游电厂纳入“黑名单”管理,协调推动下游电厂按合同约定的时序进度组织拉运。

——优化产能结构,推动产业布局提质升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呼吁,要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布局相结合,根据能源资源禀赋加强战略性布局,统筹煤炭开发和生态保护。温琳等人建议,动态调整产能规模,综合考虑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断优化煤炭生产与开发布局。推进煤企兼并重组,建设和改造一大批现代化、智能化煤矿。推动产销协同,促进煤炭定制化发展,加快推进煤炭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构建现代煤炭智慧物流网络,提效率降成本。乔世怀、温琳等人建议,优化提升现有的物流体系,对铁路路网进行细致规划改造,确保运输网络高效顺畅;有效连接各大铁路运输网络,推动“公转铁”的全面实施,督促拥有铁路运输能力的集团公司充分释放运力资源、优化铁路运输定价、降低运输费用,系统性降低社会物流综合成本;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煤炭化验、运输等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最终达到降低环境影响和提升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深化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建议,煤炭主产地区要围绕绿色发展统筹煤炭开发、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开发利用水平,开发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产品,加快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实现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时期是推进“双碳”战略目标任务的关键阶段,煤炭行业发展要以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和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以能源安全保障与低碳发展协同推进为实施路径。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张宏等人建议,要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煤炭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煤炭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推动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煤炭生产由机械化向现代化、智能化生产转变。温琳建议,构建产业数字生态体系,在智能矿山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可在关键矿区实施“无人化矿山”试点项目,升级“煤炭行业产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连接煤炭行业全产业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为煤炭行业长远稳健发展指明方向。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保持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专家认为,这需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需要煤炭行业自身加速转型升级。

展望“十五五”,在碳达峰目标要求下,我国煤炭行业将进入转型发展关键期。如何稳规模、控增量,同时适应消费量波动,是煤炭行业需要持续深耕的课题。(本报记者张丽娜 王靖 哈丽娜 王雪冰 叶紫嫣)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