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主创新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2025-07-04 08: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高敬)5月14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此时,距离“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开工已经过去10年。

“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达41台,已成为全球在运、核准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近日,在中核工程研发基地,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难掩自豪。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几十年来,我国核电技术实现跨越发展的背后,是一条艰难曲折的自主创新之路。“自主创新”四个字,已深深烙印在邢继和每一名核电人的心中,铸就了中国核电闪光的“国家名片”。

走自主创新之路,让“华龙”腾飞出海

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自主核电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进入先进行列,是需要详细的技术性能指标来支撑的。”邢继说,以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公众最关心的抗震问题为例,当时欧洲和美国对三代核电抗震要求不同,“华龙一号”选择了更高标准的0.3g,可以理解为核电站要扛得住9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这对整个核电站的设计影响巨大,特别是对结构、设备抗震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

正确的路,总是最难走。

研发团队咬牙坚持攻坚,使“华龙一号”完全满足严苛的抗震要求。正因如此,在核电站厂址资源愈发匮乏的今天,“华龙一号”具有了更好的厂址适应性。

“华龙一号”首堆设备国产化率达88%,并获得700余件专利、120余项软件著作权,实现核电技术与设备的独立自主,也拥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充足底气。

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后不久,“华龙一号”顺利“出海”,两台机组落地巴基斯坦卡拉奇。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中国标准”的自信宣言。目前,“华龙一号”已经与巴基斯坦、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意向。

邢继说,“华龙一号”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国际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走自主创新之路,打造更加智慧的“华龙”

今年1月1日,“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意味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首堆攻坚,到多点开花,再到迈向批量化建设……“华龙一号”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坚定。

然而,邢继却说:“从‘华龙一号’落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要否定‘华龙’。”

打造更安全、更经济、更智能的“华龙”后续机型,是目前主要的技术优化方向——

建设更具现代感、更好看的核电站,同时让安全性等各项指标再前进一大步,首次将设计寿期从60年提高到80年;

建设更加聪明智慧的核电站,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少人值守,减少人因失误;

建设环境更加友好的核电站,进一步挖掘节能环保潜力,创新处理技术,尽量减少需要储存的核废物量。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核电建设提速。近几年,国家每年核准的核电机组超过10台。设备可靠、工期可控、成本经济的“华龙一号”,也迎来了批量化、规模化建设阶段。

“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邢继说,作为央企,我们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顶上去,关键的考验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以自主核能技术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走自主创新之路,核电“家族”不断壮大

“核心技术的突破没有捷径,唯有执着向前。”邢继告诉记者,从40年前在浙江海盐开建的秦山一期30万千瓦机组,到后来逐步发展起60万千瓦、百万千瓦机组,我国核电技术采用了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引进国外技术,确实让工程很快就能落地,但核心技术却要受制于人。

“我们逐步明确了一个目标——要建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以上大型商业压水堆。”他说。“华龙一号”已让这个“大大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如今,从几十万千瓦级堆型到百万千瓦级大堆型,自主创新让我国的核电“家族”持续成长壮大。

在南海之滨,海南昌江核电站正在建设的“玲龙一号”,具有小巧、灵活、安全、靠近用户等优势,被称为核能领域的“移动充电宝”。这是中核集团继“华龙一号”后核电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邢继介绍,作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的小型模块化压水反应堆,“玲龙一号”已经成为国际核电同行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有望今年底实现装载核燃料的目标。

“目前,我们还正在攻关超安微堆。这一堆型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一辆车就能够运走,装备部署灵活,未来的应用场景十分广阔。”邢继说。

作为奔跑在核电技术前沿近40年的“老核电人”,邢继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沿着自主创新之路坚定走下去,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电网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让核电服务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