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统筹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

2025-07-02 10:35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电动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绿电驱动的起重机在港口装卸货物,交能融合正在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近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星空(中国)发布会披露,交通运输部推动建设了一批交能融合项目,持续完善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建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89万千瓦,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个,充电停车位约5.1万个。

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的重点领域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交通运输行业用能占比在17%左右,仅次于工业和建筑业。以往,交通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消费者,主要依赖的是传统化石能源。“双碳”目标下,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交通资产能源化、用能绿色化,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为主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开展交能融合探索实践,“光伏+高速公路”等新兴应用模式不断涌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占比已达到77.6%,已建和在建清洁能源船舶超过430艘,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3%,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新型能源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随着交能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一些新问题也开始出现,比如,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充电、加氢网络覆盖不足,“里程焦虑”在节假日高峰时期不时出现;交通场站(港口、机场、枢纽)配套能源设施改造难度大、成本高;电网扩容与智能化升级滞后于交通电气化步伐;氢能储运成本高企。

交通运输部等10个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推动交通运输和新型能源体系全面融合互动。为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谋划,从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等方面入手,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交能融合发展,有效发挥交通和能源两大行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坚持顶层引领。交通与能源两大网络的融合,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要系统推进。要将交通网与能源网视为有机整体,制定国家层面“交能融合”专项规划与路线图,加强规划和政策的协同性。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衔接互动,加强与电网规划的协同布局,提升清洁能源就地保障水平。指导地方开展交能融合规划研究工作,明确基础设施沿线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建设时序和网络布局。

坚持科技引领。交能融合,要增加电力及新能源的使用比例,需要解决新能源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存在的技术问题。要建立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装备研发平台,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创新,开展交通能源系统与能源网柔性互联、大容量固态电池、兆瓦级超级快充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电动重卡、氢能重卡、电动船舶等相关标准制定修订,完善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

坚持重大项目引领。此前,全国首个全路域交能融合项目山东枣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示范工程成功实施,验证了交能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探索了交能融合的发展路径,也解决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为推动交能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今后,要继续部署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交能融合重大项目,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用能结构重大调整,形成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全方位提升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整体效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齐 慧)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