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海洋经济总量10年间增长超七成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

2025-06-20 09:30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义乌小商品从宁波舟山港一站直达阿联酋迪拜,鱼儿在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内欢蹦乱跳,游客坐上帆船观海逐浪……蓝色大海,美丽富饶,机遇无限。我国海洋经济总量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体量不断增加、发展势头强劲;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更好地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请看各地探索。

“双快”物流,海洋运输效率高

随着汽笛声响,从宁波舟山港出发、满载义乌小商品的“司马埃森”轮,17天跨越万里,于北京时间6月9日0时36分顺利驶抵阿联酋杰贝阿里港。义乌—宁波舟山港—阿联酋,这条铁海快线+海运快航“双快”物流通道实现贯通。

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我国目前已成功贯通“合肥—德国威廉港”和“义乌—阿联酋迪拜”两组高效联运通道,标志着“双快”物流模式已实现成熟应用。

“以前,义乌小商品发往中东需要25天左右,在海外还存在清关慢等问题。”浙江义迪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吕哲介绍,“双快”物流新模式构建起“义乌—中东”的贸易物流新通道,不仅大幅缩短货运时间,还将物流成本降低了18%。

经营日用百货的义乌商户们也感受到了物流提速的便利:“货物在仓库多囤一天,仓储费、管理费都是成本。现在有了物流新模式,货物周转快了,库存压力小了,客户下单后收货更快,回购率都提高了!”

“义乌小商品的第一段旅程是搭乘海铁快线到宁波舟山港。货物在仓库装箱后直通港区,不换箱就能直接登船。相较于过去公路运输,至少节省3天时间。”吕哲介绍,第二段旅程则在海运快航模式下,需要港务与海关、船企等紧密协同,内陆仓库与深水港口精准对接,从而实现货物从义乌集货仓到迪拜分销终端的一站直达。

一港通天下。如今,纵横于义乌西站至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线路,已成为连接“世界超市”和全球吞吐量最大港的紧密纽带,截至今年3月累计业务量突破100万标准箱,成为国内首条跨过百万标箱门槛的海铁联运线路。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目前已辐射16个省份的67个地级市,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位,助力白色家电、光伏组件、五金件等商品快速“出海”。

“‘双快’模式尤其适合时效敏感型商品,例如电风扇等季节类日用品,还有节日装饰品等,推广潜力较大。”宁波舟山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欧快航已实现月班常态化运营,计划今年8月份实现双周班试运营。为推动进出口货物跑出新速度,宁波舟山港未来将加快布局直航快线,以“点对点”形式减少船舶中转环节,从源头压缩物流周期。

“首航有40个集装箱搭乘‘司马埃森’轮,不少外贸客户反馈很好,航线订单量稳步增长。”吕哲说,“更快到货,对外贸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大确定性,可以迈着大步拓展海外市场!”

工船养鱼,海洋渔业更智慧

“养鱼有了新把式!这批大黄鱼鱼苗,我们准备运到船上去养。”福建省宁德市鱼苗养殖商吴宜美指指活水船上的水舱,数以万计的大黄鱼鱼苗正在游动。

什么船能养鱼?活水船驶出不多时,只见一艘大型船舶浮在海上,船舷上的“国信1号”几个字很是显眼。“国信1号”养殖工船总经理曲善村介绍,这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总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首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年产量能达3200吨。

活水船靠拢停稳后,“国信1号”上的吊鱼袋缓缓下降,把鱼苗运到养殖工船,放进甲板下的鱼舱内,鱼苗立刻欢快地游向“新家”。

据介绍,“国信1号”甲板上有两个30吨的海工吊,用于鱼苗入舱;甲板下有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相当于36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

养殖舱的水面上,一个漩涡在养殖舱中间不停地逆时针旋转。“大黄鱼有逆流游动的习惯,制造漩涡能够适应它的生态习性。”曲善村说,养殖舱全天候供水,还配备增氧设备,为鱼苗创造类似深海野生的养殖环境。

“扑通扑通”,水面上传来鱼苗跃动的声音,入舱的鱼苗很快就适应了工船的“舱养模式”。自动投喂机按时将饲料均匀撒向水面,刚入舱的鱼苗纷纷探出头来,“享用”美餐。

据介绍,“国信1号”上遍布2000多个传感器,集控室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养殖舱内的环境指标和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大黄鱼的锁鲜、加工也在船上进行。曲善村说,大黄鱼达到出鱼条件后,出鱼管道深入养殖舱,将鱼转运至休眠池,在预先备好的冰浆作用下,大黄鱼迅速锁鲜,送到加工厂经过自动分级、装箱后,被吊装出“国信1号”,运往商超,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截至目前,“国信1号”累计航程1.8万余海里,已完成1200余万尾自繁岱衢族大黄鱼鱼苗入舱作业。前不久,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今年10月,“国信1号2—2”也将下水,届时“三船联动”,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将迈入标准化发展新阶段。

逐浪追日,海洋文旅场景多

海风劲吹,帆船行驶间,船尾浪花翻卷,船帆鼓起。“快拍!开始日落了!”随着天色变化,海面渐渐镀上一层金色,远方的船成了黑色的剪影,赵崇瑜赶紧招呼朋友们拿出手机拍照。

夏日,来自浙江温州的游客赵崇瑜和朋友相约到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游玩。“只站在岸边赏景、踩沙总觉得不过瘾。”在当地朋友的推荐下,赵崇瑜体验了帆船出海项目。

平潭素有“千礁百岛”之称,坐拥606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延绵408公里的海岸线、长约70公里的海滨沙滩与126个岛屿,海洋风光资源丰富。

“我们发现,之前游客多在岛上观海景、玩沙滩,缺少海上体验的大众化旅游产品。”平潭和风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紫良说,为增强游客游岛玩海的体验感,去年6月,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投入运营,建成49个泊位,引入帆船、游艇、造浪艇、摩托艇、水上卡丁船等不同海上体验项目。“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海上休闲运动超市,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海上运动项目。近期我们还打算采购及引进6艘游艇,扩大服务容量。”陈紫良说。

和许多游客一样,赵崇瑜对追“蓝眼泪”很感兴趣。“蓝眼泪”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夜光藻发光的现象。由于夜光藻的生存条件苛刻,“蓝眼泪”景观的出现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平潭当地企业经过科研攻关,实现了部分发光藻类的人工培育。体验馆里,赵崇瑜看到了人工培育的“蓝眼泪”,还买了一瓶观赏产品带回家。

海上逐浪追日,已成为不少游客打卡的必选项。来自福建福州的游客林晓燕在网上看到平潭海上落日的短视频后,和朋友预订了“海坛1号”观光游轮的夕阳航班。登上游轮出海,除了欣赏碧海蓝天、海蚀地貌、落日余晖,林晓燕还体验了游轮上的特色表演、换装拍照等服务。“点一杯饮料,坐在窗边欣赏海上美景,心都沉醉了。”时隔5年再来平潭,林晓燕明显感觉,景区设施更好,好玩的项目也更多了。

“去年单天单船载客量最高有1500人次,今年暑假计划每天再增加2个航班。”福建平潭海上观光游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介绍,“海坛1号”观光游轮今年将主打“舒心·海峡会客厅”“浪漫·海上追落日”两大主题航班,并定制海上研学、海上团建、海上婚礼等特色产品。

据统计,今年1至5月,平潭接待国内游客438.7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国内游客旅游花费42.93亿元,增长18.5%。

本期统筹:卢 涛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