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这些改变,为生活添绿意

2025-06-20 09:3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自家社区建成了低碳社区,低碳活动人人参与;小区屋顶连成了“空中花园”,赏花种菜还能休闲;附近的农贸市场不断升级,环境干净又舒适……这些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点滴变化,正是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生动注脚。

上海松江

一个居民社区的低碳行动

本报记者 王崟欣

“有咖啡渣吗?我带一包回去。”

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泰晤士小镇社区的闲得咖啡馆里,75岁的社区居民朱丽珍点完单,习惯性领取了一包免费咖啡渣。

“这可是好东西。放进冰箱除异味,当作肥料能养花。”朱丽珍说。

在泰晤士小镇社区,咖啡渣是不少咖啡店的“明星产品”,也是该社区创建低碳示范社区的创新举措之一。

2022年,泰晤士小镇社区启动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工作,开展公共空间低碳改造、低碳理念宣传推介等。2025年,泰晤士小镇社区通过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低碳社区试点建设验收,入选上海市低碳示范社区。

这次点咖啡,朱丽珍用的是自己的杯子。“自带杯能省10块钱呢。”朱丽珍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夏天开空调不低于26摄氏度,买家电选能耗低的……朱丽珍这些低碳习惯的养成,与社区的科普宣传密切相关。

每月25日,“以物换物”活动都会在泰晤士小镇社区居民委员会举办。朱丽珍家里的一盆虎刺梅就是她两年前参加活动时领取的。“花越开越好,看着就高兴!”朱丽珍说。

社区内,这样的低碳宣传活动几乎每周都有。泰晤士小镇社区党支部书记姚丽丽介绍,自低碳社区创建以来,社区开展“以物换物”“领养一盆小植物”“低碳环保宣讲”等活动,既能实现物品的二次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又增进了邻里之情。“创建低碳社区,需要全民参与。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居民的低碳意识。”姚丽丽说。

在小镇低碳乐园里,三三两两的居民,有的坐在长椅上休息,有的在使用健身设备。“这些设备乍看并无特殊,却又暗藏巧思。”姚丽丽指着一款太空漫步健身器说,“这台设备顶部安装了光伏发电板,踩动踏板,屏幕就会亮起,速度和热量数据一目了然。”一旁的休闲长椅,实际上是一个太阳能充电宝,充电插口位于座椅下方。“孩子们喜欢的攀爬架是废旧轮胎做的,低碳乐园的标志牌是由一块废弃铁片改造成的,就连乐园本身,原先也是一个废旧垃圾场。”姚丽丽补充。

集居住、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泰晤士小镇社区除了1000多户居民,还有200多家商户。为了让商户主动参与低碳社区创建,社区为新入驻商户发放了《绿色装修指南》。装修用什么材料更环保?装修期间建筑垃圾如何减少?这些问题都能在《绿色装修指南》中找到答案。

截至2024年底,泰晤士小镇社区人均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0.82%,绿化覆盖率提升至62%。

四川成都

一个屋顶花园的共建共享

本报记者 游 仪

早上8点,吃过早饭,70多岁的居民秦治东拎着喷壶上了楼顶。来到小区的屋顶花园,草坪郁郁葱葱,红色的三角梅成簇绽放,各色蔬菜长势喜人。

秦大爷家住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的菜蔬新居小区,一有时间,他就爱往楼顶跑。有时是浇花养草修剪枯枝枯叶,有时则坐在遮阳伞下喝茶闲谈。“楼顶风大,到了晚上,遮阳伞得收起来,万一被吹倒了,容易伤到植物,这活儿归我管。”作为小区志愿者,秦治东笑着说。

花草蔬果、休闲座椅、文化景观……登上菜蔬新居小区楼顶,花园打通连成一片,大伙共享一个1100平方米的花园。“以前可不是眼前这幅光景,楼顶搭建多,漏水还严重。”安公社区党委副书记谭兰兰回忆。

盼治理、求改变,2019年,屋顶改造项目启动。“最初的想法是把屋顶改成一个共享花园,既能改善脏乱差的环境,又能给大伙提供一个活动场地。”谭兰兰说。

担心花园改造漏水?菜蔬新居小区院落委员会主任罗德成拍着胸脯站了出来,由他负责监督施工,盯着师傅们做好防水;害怕栽花种草影响承重?社区多方协调,找到了重量轻、对土壤深度要求不高且四季常青的品种;担心这座“空中花园”无人管护?小区居民主动当起志愿者,日常浇水、除草、打扫卫生,大伙分工,尽职尽责……

为了满足社区群众的多元需求,屋顶花园划分为种植体验、怀旧文创、和谐邻里、城市文明等多个特色活动区。小区任意一栋楼的住户都可以从自家上到楼顶,打打太极拳、喝喝茶、种植蔬果……秦大爷指着草坪上灵动的小鹿景观说:“你瞧,那只‘小鹿’就是我们用废弃塑料管做的,废弃轮胎里还能种花呢!”

2022年,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制定了《成都市立体绿化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有条件的非市政公用设施实施屋顶绿化、墙体绿化、棚架绿化、架空层绿化和窗阳台绿化等立体绿化。成都在全市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发布月季、三角梅等鲜花种植教程等,鼓励市民美化阳台、花园。

漫步成都街区,从绿意盎然的屋顶,到花团锦簇的阳台,一个个绿色空间串珠成链,焕发生机。

湖北武汉

一个农贸市场的三次升级

本报记者 吴 君

清晨6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大成鲜生市场一开门,第一批前来买菜的市民就陆续赶来。

在大成鲜生市场特价菜专卖区,摊主毛丹鹅将成捆的蔬菜快速拆开,搬进自己的档口,分类、码好、标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这个摊位,每天能卖100斤左右的菜。”毛丹鹅说,在把蔬菜搬到档口之前,她总会将老的菜叶剔除,还会把菜根上的泥巴洗干净。“菜干净了,顾客拿回去洗切更方便。”毛丹鹅说。

毛丹鹅的做法,也是大成鲜生市场100多个档口摊主的缩影。“摊主们这样做,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大成鲜生市场负责人陈恕生说。

大成鲜生市场良好的环境,除了摊主们的自觉,还离不开三次改造升级。

大成鲜生市场位于武昌区的老城区,有60多年的历史。“早些年,摊主们在马路上摆摊,洗菜的污水、烂的菜叶,全部混在一起,环境一团糟。”在大成鲜生市场附近住了40多年,市民张东明对这里的变化感受深刻。

2005年,大成鲜生市场开始第一轮改造升级,把摊位引进了市场内。

“然而,由于当时的市场空间较为封闭,夏天一到,各种味道混在一起,市民买完菜回家身上都有一股异味。”陈恕生介绍,那会儿除了张东明这样的老街坊,很少有年轻人或者外地人愿意过来逛。

2017年,大成鲜生市场进行了第二轮改造升级,将各类摊位进行分类,划出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功能区。“我们买东西方便多了,要买什么,就直接去对应的功能区。”张东明继续补充,“不过,改造后的市场,环境舒适度变化并不明显,逛完一圈,身上还是有异味。”

2020年,武汉市颁布《武汉市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做好农贸市场垃圾分类、雨污分离和通风设施建设等。大成鲜生市场开始了第三轮改造升级。

“我们拆掉了吊顶和老旧油烟管道,新增了新风系统、抽排风系统。”陈恕生说,这回,市场空气清新多了。

除了基础设施改善,大成鲜生市场也变得更“智慧”了。在市场里,智慧屏实时展示着蔬菜、肉类、禽蛋等各类农产品的检测结果。“我们每天抽检一些档口,取样后把样本放到智能检测机器里,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市场检测员江运龙介绍。

不仅如此,智慧屏还会实时滚动显示菜品的当日指导价,方便顾客了解菜价。“现在去菜市场买菜,价格透明,环境清爽。”张东明发现,菜市场里,街坊们慢慢回来了,年轻人也多起来。

据了解,武汉已经对300多个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并实施区级验收。“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建设具有超市化运营管理模式、提供邻里服务、展示地方名优产品的菜市场,促进农贸市场与多业态结合。”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