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智防“龙舟水”筑牢防洪网——走访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一线

2025-06-16 08: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国华南地区极易出现持续性、大范围的集中降雨过程,易引发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称“龙舟水”。作为每年汛期的“前哨战”,今年,珠江流域防洪首次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实现从“经验防御”到“智慧防御”的跨越。这套“AI +水利”的创新体系如何破解千年水患难题?记者日前走进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水旱灾害防御一线,调研智慧防汛的科技密码。

精准预判,科学应对“龙舟水”

5月22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主持召开的防汛抗旱会商会上,要求切实做好“龙舟水”期间暴雨洪水防御工作。

统计显示,今年入汛以来,珠江流域已出现8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面平均降雨量302毫米。受降雨影响,西江上游南盘江支流巴江、西江下游支流贺江、北江支流绥江等2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巴江发生超保洪水。

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我们研判,5月27日-28日流域自西向东出现强降雨过程,西江、北江、韩江等干流水位上涨但不超警,重点防范桂江上游、柳江支流古宜河可能出现的洪水。”5月26日,水利部珠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凤恩盯着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分析最新雨水情预报信息,预判流域可能迎来的“龙舟水”期间首场最强降雨。

5月27日,在广东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全省1.4万多个红色山洪灾害危险区密密麻麻,分外醒目。“本轮预报的强降雨重点区域与前期强降雨区高度重叠,极易引发山洪灾害。”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仁著指着大屏幕向记者解释道。“平台包括综合监视、山洪‘四预’等核心模块,融合了数字孪生技术以及水文动力模型,构建了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体系和三维可视化演示场景。”广东省水利厅保障中心主任姚启文说,借助高科技手段,山洪预警的精准度不断提高。

5月16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多处发生山洪。广东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利用降雨数据驱动水文模型,提前发布预警指令,发布“危险”等级预警时间较洪水上路时间提前了约2小时,转移群众136人,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珠江委发挥技术优势,汛前完成北江、汀江等试点河流防洪“四预”能力提升建设,整合构建全流域L2级、重点河段L3级数据底板,优化完善洪水预报、水工程联合调度、淹没分析预演等模型技术,实现调度方案智能推荐,有针对性做好洪水防御工作。

佛山市三水区北江大堤芦苞水闸。(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数字孪生北江系统启用之后,在‘24·4’洪水期间,结合水文实测数据,耦合气象预报降雨,提前两天半预报北江将发生特大洪水。依托数字孪生北江平台,统筹调度飞来峡、乐昌峡等16宗骨干水工程,累计预泄腾库3.3亿立方米、拦洪7.63亿立方米、分洪2.92亿立方米。将石角站洪峰流量降至五十年一遇,并实现不启用潖江蓄滞洪区的调度目标。”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员张宝锋说。

科技助力,提升山洪预警精度

5月27日下午,在佛山市三水区北江大堤芦苞水闸管理所,张宝锋操作一架无人机,沿着堤岸飞行,对北江大堤展开巡查。

北江大堤被誉为“南粤第一堤”,守护广州、佛山、清远以及白云机场、京广铁路的防洪安全。“今年新建3套无人机自动巡检机巢群,部署在芦苞、石角、西南等北江大堤重要堤段,开展水情、工程安全等巡查。”北江流域管理局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张远军介绍,“在主汛期或遇到突发险情,我们还将运用小型无人机开展应急拍摄、管涌辅助判断等工作,助力防汛抢险决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装备也逐步运用到“龙舟水”防御工作中。

“我们已建3部测雨雷达预警预报应用,加快新建6部测雨雷达,加速完善水文监测站网,深化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洪水预报相结合应用,”广东省水利厅防御处副处长武海峰说,“进一步提升‘龙舟水’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

体系升级,从 “经验防御”到 “智慧治理”

“山洪预警!警戒:高田社区新农村、石颈村何屋区域,新农村3小时降雨量已达78.1毫米,超阈值1.1毫米……”5月18日早上7时15分,清城区飞来峡镇应急管理组组长李必栋通过手机“应急一键通”APP收到预警信息后,该镇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我们立即通知相关村(居)委会书记和村小组负责人开展隐患排查,在已有专人值守的基础上加密巡查频次,并要求实时上报动态。”李必栋回忆。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是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5月9日,广东省水利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洪水和泄洪预警发布处理工作的通知》,创新构建“456”预警机制,即明确“江河洪水预警、山洪灾害预警、水库水电站水闸泄洪预警和工程险情预警”等4个水利预警类型,压实市县水利部门、水文机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镇级党委政府及其防汛工作机构、村(居)委等5个责任主体,畅通公文、短信、电话、“一键通”系统、微信(粤政易)、大喇叭等6种发布渠道。“《通知》进一步落实水利预警响应联动措施,确保预警信息全面覆盖、到点到位、精准高效、闭环管理。”陈仁著说。

清远市大厂北水闸(资料图)

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才能掌握水旱灾害防御主动权。 “4月10日,清远市开展潖江蓄滞洪区工程防汛应急演练,模拟防御‘22•6’北江特大洪水,重点演练巡堤查险、工程抢险、群众转移、启用分洪等四个场景。” 清远市水利局副局长岳文杰说,通过演练,发现了部分群众安置点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防大汛准备。

潖江蓄滞洪区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摄)

“4月12日,公司就启动了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严守防汛安全职责。”广东粤海飞来峡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东奇说。

“水利部密切跟踪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加快构建完善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表示:“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充分利用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和数字孪生体系建设成果,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坚决打赢主汛期防御硬仗。”(中国经济网记者杨秀峰)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