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粮食丰产的“水密码”——水利保障粮食安全观察

2025-06-11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有的地方出现秋冬春连旱的罕见天气,威胁着粮食安全。水利部门充分发挥灌排工程体系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政策体系,有效提升抵御干旱的能力,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抗旱保丰收,及时灌溉是关键

午后的关中平原,烈日炙人。在渭南市临渭区故市镇板北村,汩汩水流顺着灌渠涌入麦田。34岁的种粮大户张夏手持铁锨引导水流,黝黑的脸庞淌着汗珠。

“这是今年浇的第三水,水源保障太给力了!”张夏高兴地说,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绿油油的麦田一派生机。

张夏种植的600亩小麦位于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该灌区是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之一,灌溉范围覆盖西安、渭南两市6个县区,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从正月初六至5月13日,渠首引水1.4亿立方米,比往年多了近一倍。”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总规划师、灌溉科科长韩延安说,通过长时间稳定供水,确保灌区大旱之年无旱象。

“今年灌溉浇水可立了大功!”在河南省获嘉县冯庄镇屯街村,村支书郭希明感慨地说,今年天旱雨水少,村里3000多亩地全靠人民胜利渠引黄河水灌溉,由于水浇得及时,“收成差不了。”

类似的场景,今年以来在安徽、广西、山西等发生旱情的省区屡屡上演。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应对旱情,及时浇灌是关键。陕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工程师胡战峰介绍,全省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机井、机动水泵、沟道补水泵站、湖库调蓄的作用,灵活调配,综合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引江济淮、驷马山引江、淮水北调等四项重大水利工程累计跨区域调水11.64亿立方米,有力保障合肥、江淮分水岭地区及皖北地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

调度黄河流域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骨干水工程加大下泄,保障沿黄河省区抗旱用水需求;调度长江流域三峡水库加大日均出库流量,为湖北沿江地区取水创造条件……

面对旱情,水利部及时调度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确保抗旱用水需求。同时,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制定供水保障方案,特别是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主力军作用,坚决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截至5月下旬,全国春灌面积近4亿亩,春灌工作已近尾声,为夺取夏粮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告别“望天收”

在地处河南省新乡市的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试验研究基地,12块均为0.01亩紧紧相邻的实验地块,见证了不同灌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变化。

5月中旬正值河南小麦生长的灌浆期。从无灌溉逐渐到充分灌溉,小麦也从低矮枯黄逐步过渡到粗壮绿油。“实验直观反映灌溉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端详实验地块的麦苗,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常务副站长刘战东说,灌溉对粮食生产至关重要,有水无水“两重天”。

我国耕地灌溉面积超过10.8亿亩,2024年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是旱地的2.5到3倍。”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副司长许德志说,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灌区建设,设施先行。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孙岗乡沣西干渠胜天支渠,老旧的水闸被拆除重建,新修的护砌给渠道披上“铠甲”……昔日淤塞老化的支渠如今面貌一新。“这得益于安徽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叶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万汉亿说,“改造后提升了渠道输配水能力,推动‘小田改大田’,使过去的‘巴掌田’变成了高产田。”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淠史杭灌区是我国特大型灌区之一,实灌面积超千万亩。灌区以佛子岭、梅山等6大水库为水源,2.5万公里长的七级渠道纵横交错,保障灌区耕地旱涝保收。“十四五”以来,灌区开展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了27个单项工程,支渠以上骨干渠道整治改造19条,新建、加固或重建各类渠系建筑物682座,新建或改建量测水站点275个,提高了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灌区粮食年产量达148亿斤,占全国的1%。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是造福豫北人民的“幸福渠”。“‘十四五’以来,通过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灌区粮食亩均产量由改造前的595公斤增加到现在的656公斤以上。”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保障中心副主任王孟桢说。

广西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正式通水,河南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正式试通水,宁夏青铜峡灌区启动现代化改造工程……“十四五”以来,我国现代化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相对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耕地灌溉面积持续增加,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了水利基础。

加快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筑牢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石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最大节水潜力所在。

陕西省华阴市华西镇农垦农场麦田里,机器声隆隆作响,几台大型卷盘式喷灌机开足马力,均匀旋转喷洒出道道水线,滋润干旱的土地。“这片地块大概有2万亩,属于港口抽黄灌区。”渭南市港口抽黄工程管理中心总工程师陶续莹细算经济账:“过去灌溉小麦一亩地用水在95到100方,如今使用卷盘式喷灌机,不仅亩均节水60方左右,还省时省人工……”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世界近18%的人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粮食生产,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

在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调度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轻点鼠标,灌区水情、雨情、墒情和水闸控制等各类数据尽收眼底。“我们以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为牵引,实现了水资源配置、供水调度和水旱灾害防御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加快推进灌区从粗放用水向节约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吕平介绍,目前灌区来水预报、需水预测、供水调度等更加科学、精准、可靠,供水计划编制时间由原来1—2周缩短为几分钟。

用更少的水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刘战东追求的目标。作为科学灌溉制度体系的试验场,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研制的水肥一体化精准高效利用技术于2021年起在我国新疆、河南等地推广应用,测产结果表明,冬小麦增产18%,夏玉米增产33%。“目前,全国共建成167处灌溉试验站,在作物需水规律试验、灌溉制度研究、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刘战东说。

农业节水增效,农民积极性必不可少。杨荣新是获嘉县冯庄镇农民用水户协会会长,管着镇上3万多亩耕地的灌溉供水调度。“用放心水,交明白钱,”杨荣新言简意赅。冯庄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以往的无序争水转为有序浇水,不仅用水纠纷大为减少,也更省水了。在今年干旱年景,农业节水尤为重要,农户按节水灌溉制度有序浇地,抗旱用水总体有保障。

以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体系、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农业水价政策体系、节水市场制度体系、节水技术及服务体系等“五项制度体系”为切入口,水利部在推进构建农业节水增效制度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是鲜明的注脚。“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6.3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4亿亩。”许德志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2024年的0.580,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402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实现了灌溉面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我国的水资源很紧张,需要充分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推动农业灌溉变革跃升,做到藏粮于水、藏水于技。”刘战东说。(孟辉)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