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星空(中国)

星空(中国)直播 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星空网页版登录入口>

乡土植物,生态修复的好帮手

2025-06-09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根系固定岩层,落叶滋养土壤,藤蔓爬上崖壁……几年间,葛让矿山重披绿装,相关产业也随之兴起。

在江西横峰,为治愈因采矿而裸露的“伤疤”,当地人请出了“本土医生”——葛。在当地,乡土植物正在成为生态修复的好帮手。

乡土植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类似横峰葛的案例还有很多: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用沙棘、柠条固沙,在沙地构建稳定生态;云南文山石漠化山区让滇朴“凿石生根”,因其根系可穿透岩缝重塑水土……就地取材的背后,是对适者生存自然规律的顺应和把握,而乡土植物的适宜性,也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取得生态修复的效益。

乡土植物正在助力形成更多特色产业。横峰的葛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约5.8亿元;福建长汀的杨梅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让“光头山”变身“花果山”;甘肃定西在黄土沟壑中种植沙打旺,不仅固沟保塬,还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这些乡土植物兼具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价值,让生态修复成为一笔笔可持续的“绿色投资”。

乡土植物扎根,仍需多方努力。政策添把火,让乡土植物成为更多地方生态修复的优先选择;科技加把劲,建个“乡土植物基因库”,保护濒危乡土植物;市场多探路,让特色产品、生态旅游等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政策、科技与市场形成合力,努力让乡土植物发挥更大作用。厉 娜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